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综合其它>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8节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第228节

  “但是海沧船风小亦可以行动1,所以临战时主要由海沧船来对敌。”
  原来如此,原来蔡京专为他的水师选择了规模较小的船只作为战舰。
  “您再到这边来看——”
  林乐生将明远引至另一面船舷一侧,指点他看。
  “那些小船便叫做‘开浪船’1,更小,吃水只有三四尺,最多可以载三五十人,那些便是用来哨探和水上剿匪时保卫进攻的战船了。”
  明远望去,只见钱塘江宽阔的一眼望不到边的江面上,大约有十多条比海沧船更小的船只正一字排开,摆开了阵势。
  这时蔡京距离他不远,明远听见蔡京语气淡淡地在询问:“所有的船只都就位了吗?”
  与林乐生服色相同的一名校尉大声应是,一丝不苟地将蔡京的问话重复了一遍,并给予肯定的答复。
  蔡京颔首,陡然拔高了音量道:“传我的号令到每一条战船上,各人严阵以待,海寇来袭,你我皆肩负报国守土、护卫民船之责,不可稍有松懈。”
  蔡京的话马上就被一名嗓门极大的小校重复了一遍,声音在江面上远远地送了出去。
  远处十几条小船上,各自有士兵向大船这边挥手致意,表示蔡京的号令都已被收到。
  随即蔡京紧绷的脸色放缓了,笑着补了一句:“再告诉大伙儿,若是这次演练没有出岔子,上岸了立时就有犒赏!”
  消息同样被送出去,远处各条战船上的气氛又有不同。
  隔得这老远,连明远也能感到似乎士气又高涨了些。
  蔡京虽然是个文官,训练水军也一样能够身先士卒,恩威并施——这的确是令明远感到佩服的地方。
  明远正在胡思乱想,忽见宗泽从船舱里冒了个头出来。两人当场来了个面面相觑。
  “怎么是你?”明远问。
  宗泽冲明远一扬手中的书卷,道:“我是‘航海社’的社员啊!”
  这少年手中的书卷明远在海事茶馆里见到过很多次,正是那本《航海书》。
  明远眨眨眼睛:他实在是没想到,蔡京为了训练水师,竟然求到了航海社头上?
  ——确实挺懂得利用所有资源的。
  “蔡县尉训练水师,向航海社提出,想让我们传授些方法,好让他麾下水师在大海里行船时,懂得如何用磁针指明方向,如何辨认水道,如何用星辰确定时间和方向……”
  宗泽列举的这些,都是航海社已经总结出经验的项目。
  “航海社觉得,这正是个学以致用的好机会,所以我就来了。”
  宗泽笑嘻嘻地回答。
  不知道是不是“近朱者赤”的缘故,明远越来越觉得宗泽这少年的笑容和种师中的越来越像。
  “可是你……这点年纪……难道不怕晕船吗?”
  明远这是起了护犊子的心思,觉得蔡京把“未成年人”征调到战船上使用,做得有点不够厚道。
  宗泽笑着摇头:“明兄放心,我又不是种端孺!”
  明远想想:也是……
  谁知宗泽突然凑近了对明远小声说:“再说了,也是端孺拜托我来照看着您,看看那位蔡县尉会不会对您有什么不利!”
  明远的脸刷的一下就红了红:果然那小鬼头什么都是知道的。
  然而宗泽却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当下凑近了继续问:“您和蔡县尉有什么过节没有?”
  明远还能怎么样——只能拨浪鼓式摇头否认呗。
  他让宗泽尽量不要分心,在这海沧船上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就好。
  这时,演练已经开始。
  蔡京组建的水军,所用的士卒大多都是两浙路本地人,更有不少是就住在这钱江两岸的“弄潮儿”,各个水性精熟。
  但水性好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擅长水战。
  蔡京的海沧船上给出指令,命小船向后退,给海沧船上携带的火炮腾出空间。
  总共十二条船,有八条听清了指令,另外四条却没有第一时间弄明白海沧船上的意思。
  海沧船上,站在蔡京身边的传令小校一张脸涨得通红:他已经尽力了,甚至在呼喊之外还手挥弄潮儿常用的彩旗,不断挥动,向海沧船的左舷驱赶,但是那四条小船还是没能领会号令的意思,是看到别的船动了之后,才跟着一起行动的,明显比其它船只慢了半拍,钱江的水面上,便看不到整齐划一的场景,只有半半拉拉后撤的开浪船队。
  蔡京的脸色显然不太好看。
  却听明远在海沧船的船舷畔朗声对宗泽说:“汝霖,你替我记一下。将来船只之间传递信号,可以考虑使用两色彩旗,由旗手上举下举左右举作为信号。事先约定好信号之后,就让水军们全军记熟……”
  蔡京只听了个头,便知这绝对会是一个好办法。
  他怎么就从来没想到过这个?——之前尽想着从麾下将校中挑大嗓门儿出来了。
  而宗泽一边点头记忆,还一边问:“远之兄,小弟听那些船长水手说,海上时常天气不好,雾气弥漫。又或者,晚间光线不好,这用彩旗传讯的法子,是不是就用不上了啊?”
  蔡京想想也对:如此说来,那船上还是得保留几个大嗓门儿?
  岂料明远笑着回答:“到了晚间,或者有浓雾的时候,就在船上点起明灯,而后用一块不透光的厚布将灯盏遮住。将厚布撤去之后迅速遮起,来船便能看到一个‘短’的讯号;同样,将厚布撤去之后隔上两秒再遮起,来船便能看到一个‘长’的信号。”
  “长长短短,短短长长,可以排列出不同组合。只要实现约定好这些讯号的意义,在晚间或是浓雾的时候不就也一样能传讯了?”
  宗泽欢呼一声:“这个主意好!我回头马上就把它记下来。”
  蔡京则在一旁忍不住想要摇头叹息——
  他一向自负聪明,觉得明远不过就是靠了财力雄厚。但此刻听见明远“随口”出的传讯方法,才晓得明远的聪明机智,绝对不在自己之下。只是太多钱财掩盖了他真正的闪光之处罢了。
  开浪船的行动虽然参差不齐,但是很快退到了海沧船之后。
  此刻海沧船右舷的正前方,出现了一条被漆成朱红色的舢板,目测大约在五百步开外——明远料想这就是此次的“靶子”了。
  海沧船上,蔡京干脆地一声号令,操控火炮的炮手迅速上前,将遮盖在火炮上的油布揭去,顿时露出十门火炮。
  明远:哇!军器监这回挺大方,应当是把绝大多数存货都拿出来支援这支新建的大宋水师了。
  这些炮的炮口大约有碗口粗,体型不算大,好处是炮身不会太沉,不至于影响海沧船本身的航行。
  这是吴坚与沈括上京之后,军器监南方作坊在明远的指点下继续造出的“改良版”,炮身小巧,对炮管的铸铁工艺要求没那么高,适合量产,且不容易发生事故。
  操作火炮的炮手显然已经经过专门训练,迅速填入药物和圆形的石砲。
  蔡京一声令下,炮手同时点火。
  明远赶紧伸手捂住耳朵,宗泽便也有样学样。
  但是那五名炮手却像是根本不受影响似的,立即转身到他们身边另一侧,开始为另外五门碗口炮填充火药与弹药,并且调整炮口的位置和角度。
  “轰——”
  “轰轰——”
  “轰轰——”
  五声巨响响起,没有哑炮,所有五枚砲弹全都射出,打向远处的舢板。
  石弹落下,都没有完全击中那条小小的舢板,但最近的一枚已经相当接近,只差六七步的距离。
  这些砲弹落于水中,顿时掀起了巨浪。
  那舢板被巨大的浪头打中,舢板中灌了不少水。试想,如果这是一条载着海寇的小船,在海上遇到了这样猛烈的巨浪,船上人一旦慌乱,眼看就要倾覆。
  蔡京稍稍侧过脸庞,去看明远的神色——他已知道明远在军器监的角色,知道这一切其实都是这少年一力促成的。
  蔡京心中一凛,转头对那五名炮手大声道:“再瞄得更准些——争取直接命中。”
  那五名炮手齐声应是,随机又是五声轰然巨响。远处江面溅起高达丈许的水花。
  待到江面上重新恢复平静,那只小小的红色舢板,早已不见了踪影。
  第213章 千万贯
  钱塘水师组建之后花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水上操练, 并在与“航海社”的共同研究下,开发出了一套“旗语”和晚间用灯火联络的“灯语”。
  军器监拨给钱塘水师的十门火炮经过验证,证明它们其实颇为耐用, 在一个月的试训中, “只”损坏了三门。
  明远见身边人都觉得这30%的损坏率很正常, 他一时很难理解。
  后来在与种建中通信时才得知,如今大宋的各种军械,包括传说中的神臂弓,损坏率都很高。甚至神臂弓这样的神兵利器,若无妥善保养,放在那里一年不用也会自己坏掉。
  明远:……原来真不是我要求高吗?
  但好在, 军器监所有铸造出的火炮上都有编号,铸造时记录的各种参数都在。
  而蔡京在军器监的要求下也从善如流, 将损坏的火炮从海沧船上卸下来, 运回军器监去,由匠人们研究损毁原因,以便进一步改进后续工艺。
  在火炮之外, 钱塘水师还试验了其他火器, 比如像史尚那日情急之下投出的“酒精罐罐”, 和能够面向来犯之敌喷出烈焰的“猛火油柜”。
  但这些火器都是适宜近距离作战的兵器。
  如果远程武器火炮就能先一步把来犯之敌就干掉,那是最好。
  但如果不能,钱塘水师就会依靠这些近距离火器靠近敌人,然后面对面歼灭。
  钱塘水师训练了一个月之后, 就是钱江大潮。
  这次钱塘江畔数万人围观, 却不是为观潮, 而是为祭祀“潮神”。
  这次, 从杭州知州陈襄以下, 苏轼、沈括、蔡京等官员悉数到齐,用最高规格的礼仪祭拜了潮神。在此之后,钱塘水师的船只便正式下水,行于钱塘到明州之间的海运水道上。
  这支水师以两条福船为核心,各自配备三条海沧船,十余条开浪船,组成两个船队。一个船队从钱塘驶向明州,另一个船队从明州驶向钱塘。
  船队出发时,船上的水兵将校军容整齐,精神抖擞。一名身着校尉服饰的年轻男子攀上了福船桅杆高处,在那里,用颜色鲜明的双色彩旗比出明确的指令。跟随福船的其余小船照做无疑,从江岸上看来,便是整齐得如同船只也列了队一般。
  于是,从杭州城涌出来的无论是海商还是寻常百姓,人人都伸出大拇指赞一声:“好威风的水师!”
  明远听了心想:蔡京这样的能力,朝堂上自然全都看在眼里,想必他此次磨勘必能得到个很好的成绩,之后则会有大用。
  转眼便到了九月中旬,这日,海事茶馆中热闹非凡。
  一名刚刚从泉州返航,抵达杭州的海商,在明州附近的海域亲眼见证了钱塘水师遭遇海寇的战事。
  这名海商口才颇好,用明远的话就是“有讲史先生的特质”,说得绘声绘色,令整个海事茶馆都听住了。连几个汉话听不大懂的夷人海商也不忍心破坏气氛,安静等待着,打算对方全讲完之后自己再去详细打听。
  “我们被那几只海寇的小船咬了一路,眼看就避不了了。当时船上的人已经都取出了弓箭和盛了菜油的罐子,准备殊死一搏了,迎面突然见到水师的福船。”
  “还没等我们谢天谢地,福船旁的两条海沧船已经飞快地从左右舷越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