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都市言情>还看今朝> 第1360章 胃口吊起来

第1360章 胃口吊起来

  “有点儿意思啊,怎么,准备截高新区和经开区的胡?”沙正阳笑着问道,对吉登云的姿态他很欣赏,不管吉登云是否有杨天诚的授意,起码人家愿意来干,这就是一个好现象。
  “市长,您这话就有倾向性,让我们这些郊县很受伤啊,怎么,高新区和经开区就是长子幺儿,我们就是二娘生的,就该排在后面?”吉登云有股子自来熟的味道,一点儿都生分。
  “市里定了大目标,我们也都跃跃欲试,杨书记也说过,手快有,手慢无,这招商引资更是如此,我们承认高新区和经开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优势,但是那是集全市之力打造的,我们县里没有这份资源,但我们也在全力以赴营造一个良好环境,我们希望市长实地看看我们三川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该不该获得一份支持和倾斜。”
  “哟呵,胸有成竹,底气十足啊。”沙正阳乐了,“的确,我还没有去看过你们三川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情况,看样子你们这么有把握,我倒真想马上去看一看了。”
  “市长,你别把话题岔开。”吉登云却是不依不饶,“我们都知道您在汉都就是以搞招商引资起家的,富士康和汉汽丰田,还有华为和汉海半导体,都是几十上百亿的大投资项目,您来中州不可能就没有一点儿意思吧?我们三川老百姓可都是瞪大了眼睛看着呢。”
  “哟,登云,你这是上门逼宫啊。”沙正阳更觉得有意思了,以前可真还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各地有各地的不同情况,招商引资既要讲条件,也要看时机,我还想把波音、空客都引到我们中州来呢,但行么?”
  “市长,您别怪我这说话太直,前两年市里边心思没摆正,大搞劳动力输出,认为这才是帮助农民增收的最直接最见效的办法,我们承认让农民出去打工的确立竿见影,似乎几十万人一出去打工,一年就农民就增收好几百,看起来挺好,但咱们得算长远账,不能只盯着眼前那点儿蝇头小利,……“
  吉登云这一番话倒是让沙正阳有点儿刮目相看了。
  甭管这是不是他由衷之言,但能看到这一点,还敢当着自己面说出来,还得要点儿勇气,要知道现在从省里到市里到区县,劳动力输出,特别是县里边劳动力输出就业,实现工资性收入增长,还是持支持和鼓励态度的。
  ”……,他们是去为沿海地区做贡献,老了病了伤了残了,甚至以后随着产业发展,缺乏工作技能,呆不住了,适应不了了,是不是还不得要回来?沿海地区能帮他们这些外地人提升劳动技术培训?能欢迎他们在本地落户,解决他们的医疗和子女就学?总之,我不太看好,我觉得归根结底还得要靠我们自己,我们本地政府才是他们的主心骨,……”
  沙正阳脸色慢慢严肃起来,虽然知道这家伙这一套话目的就是冲着自己来的,要让自己下一步在招商引资上能够倾斜三川县,但是从内心来说,沙正阳还是很认可对方的思路观点的。
  就目前来说绝大多数内陆城市,嗯,特别是那些区位优势一般,缺乏产业基础的中小城市,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收是一个大问题。
  中央日益重视目前仍然占据着最大比例的农村劳动力增收问题,因为不解决这一个巨大群体的增收问题,内需就拉动不了,城市化进程就无法推进,但如何解决这部分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问题,路径很多,但根本还在于发展产业,尤其是二三产业。
  第三产业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第二产业的成熟度,只有当第二产业发展的达到一定规模和一定层次之后,第三产业才会自然而然的发展起来,当然也可以有一些手段和方法来促成第三产业在特定情况下的成长,但总体来说,这种格局不会改变。
  现在沿海地区依托其现有的各方面优势,二三产业发展上已经走到了前列,吸引了大量内陆地区的人才和普通劳动力,内陆地区的城市在产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上远不及沿海地区,而从上至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增收的要求和考核迫使很多地方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劳动力输出,这不能说不对,但如果能够在本地区通过产业发展来吸引和留住本地区的人才劳动力,这才是上上之策。
  上上之策大家都懂,但你要做到就要看本事了。
  沙正阳在汉都做的就是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现在在中州就更要作好这项工作。
  “所以……”
  “所以我们三川一直希望能够避免用劳动力输出来实现增收目标,哪怕我们慢一点,我们更希望让我们的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也能把消费留在我们本地,这一切都得要靠工业来支撑,市长,我今天来没别的目的,就是一句话,只要能够给我们引来项目,其他一切工作,只要我们县委县政府能做到的,甭管是熬更守夜,还是加班加点,甭管是我们县里出钱出人,砸锅卖铁,负债贷帐,都没问题,我们愿意承担这份压力和责任,……”
  吉登云目光直视沙正阳,沙正阳微微沉吟,“登云,看来你知道三环线的工作了?”
  “对,三环线早就该动了,拖到现在,可能市里有市里的难处,我们县里也难,但是今天我吉登云在您面前表个态,我们三川愿意先行启动拆迁补偿和建设,只求能先动起来,只要市里表这个态,明天我就敢开会布置,一个星期之内就能动起来,一个月就能完成拆迁任务,你甭担心县里会乱来,前期工作我们已经早就做过多次了,是市里一直没下这个决心而已,……”
  沙正阳不认为吉登云是在空口说大话,三川深受道路基础建设制约之苦,一直是最迫切希望启动三环线建设的县份。
  西三环可以极大的解决三川县东部包括三川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交通瓶颈问题,同时打通与连霍高速、京港澳高速的连接,使得三川县的交通区位优势一下子凸显出来,这对于三川县投资环境的改善意义巨大。
  “这样,登云,你也甭在我这里拍胸脯,明后天我走一圈的行程我已经定好了,嗯,最迟后天肯定要到你们三川来看一看,我要提醒你的是,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可不简单的只是基础设施环境那么简单,很多时候软件建设比硬件设施更关键,投资者来你这里希望是看到一个稳定和持续优化的服务环境,你道路修得再好,绿化搞得再漂亮,服务质量跟不上,人家有问题来找你,你服务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行,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就会被人厌弃。”
  沙正阳郑重其事的提醒对方。
  吉登云表情也很严肃,“市长,您说的我记下了,三川干部是不是光耍嘴皮子,您日后慢慢观察就好,我们知道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和不足,但是我们有勇于承认不足和改正问题的勇气,更有这份能力,请相信我们三川县委县政府的这个决心。”
  *******
  吉登云从沙正阳办公室一离开就径直回到县里,立即把县里几个主要领导召集起来开会。
  “我探了探底,沙市长没漏多少口风,但是孙市长所提到的三环线建设看来有门儿。”吉登云在三川很有杨天诚在中州的风范,说一不二,而且喊开会如果没有特殊原因,都必须准时到。
  “我估摸着市里边在酝酿一些大项目的引进,看来咱们这位新市长还真的有些门道,三环线建设我们要抢先启动起来,只要市里边给个准信,我们先动,特别是从县经开区往连霍高速接入口那几公里要立即启动,和京港澳高速那边也一样,咱们现在就要把任务定下来,谁包干哪一段,都要落到具体人头身上,我先表态,王村到古店那一段,我来包干!”
  王村到古店那一段不长,两公里,但是涉及到搬迁的钉子户多,硬骨头多,而且还恰恰是吉登云老家所在,亲戚朋友多不说,连他自己父母的老宅就在那边,县里也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想到这一次吉登云要主动来啃这个硬骨头。
  “吉书记,要不……”县委副书记魏立宝迟疑着道。
  “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那里是个火药桶,事儿堆,老大难,不是都在说么?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我亲自来抓,算是重视吧?我也知道我老家那帮子亲朋故旧都瞅着我那一大家子的拆迁呢,也正好,做个表率。”
  吉登云下定了决心。
  这事儿始终绕不过去,换了谁去抓,迟早也都要捅到自己身上来,还不如自己亲自上阵,快刀斩乱麻,做个了断,让大家都没话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