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为人民服务[快穿]>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195节

为人民服务[快穿] 第195节

  陈立恒要疯了:“这日本鬼子怎么想到要在中国入赘?这翁婿两个都有毛病。”
  张将军哈哈大笑,伸手指着田蓝道:“你让他跟你解释解释。”
  田蓝面无表情,说话跟机器音似的:“日本很长时间是双系社会结构,所以他们的传统并不认为男方入赘是件丢脸的事。女婿继承岳家家产也比较常见。日本鬼子同意入赘很正常,他们基本上也不会在后面想方设法将岳家的财产改成自己的姓氏。这对于地主来说,是件好事。女婿是孤儿,而且在中国人生地不熟,必须得依附他们家。”
  想想真是感觉好苟啊。
  张将军笑得尤其欢快,一个劲儿撺掇:“去嘛,去嘛,要去的。你们出面表了态,他们的工作也好做。”
  铁血军打得太狠了。
  他们地盘附近的鬼子既压不住又不能真退出去了事。大家还是坐下来好好谈谈,能不打尽量不要打。
  抗日也得刚柔并济。毕竟刀剑无眼,江南的局势这么复杂,方方面面的关系都要考虑到。能兵不血刃解决的问题,就不要非得上战场。
  田蓝和陈立恒对视了一眼,决定还是听革命老前辈的话,过去喝喜酒了。
  谁让当地还有一大片冷浸田,田蓝本来就得过去手把手的教大家如何改造冷浸田。等晒一个春天,就能种水稻了。
  别说,地主家的猪养的就是肥,做出来的红烧肉真地道。
  田蓝就着红烧肉,干掉了两大碗米饭。
  他们这一桌都能吃。
  一大脸盆红烧肉啊,豆腐都没几块的那种,被他们吃的一干二净,连汤都用来拌土豆饭了。
  吃完之后,大家一抹嘴,雄赳赳气昂昂返回根据地。
  开会呢,耕地打仗两不误。
  有了铁矿,还得有铜矿和煤矿。
  刚好,芜湖过去就是铜陵,以铜矿资源丰富而著称。再往前头跑,池州在清朝时就开采煤矿了。除此之外,大名鼎鼎的淮南煤矿有华东煤都之称。
  铁血军就跟这些矿产杠上了。
  只要兵工厂研发生产有需要,他们就现打现采。到了1940年夏天,他们还从苏联又找了位开矿专家,专门指点矿产开采。
  不请人帮忙不行。好多矿产在七七事变之前就已经变成了日资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全是日本人,一直在疯狂地掠夺中国矿产。
  战斗一打响,他们跑了,矿也开不了了。辛辛苦苦拿命拼矿产的中国劳工根本没能掌握核心技术。
  铁血军打矿区就是为了拿矿产,总不好再跟以前一样一把火烧了或者直接捣毁机器,不让日本人利用就好。
  只能再拿图纸换,换苏联新的技术支持。
  除了开矿之外,开飞机也是。
  既往大家最爱干的事就是捣毁机场,放火烧飞机,能烧几架是几架。
  不烧不行啊,车子他们还能开走,拿回根据地当教学工具,教大家开车。
  可飞机怎么办?又不会开,又来不及拆了火炮回收再利用,那就只好霍霍掉了。
  来了专业人士就不一样,能动的飞机开走了,不能动的飞机被拆了拖走了,拉回新成立的聚龙山航校,给学生当教学工具。
  至于能飞的飞机,后来就成了根据地空军的家底。
  整个抗日阶段,苏联一共往聚龙山派了87位专家。
  这些专家,有些是靠发动机图纸,有些是靠火箭筒图纸达成的协议派来的。还有些是根据地用青霉素的制造方法换来的。
  他们当中部分人在根据地留了两年。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返回国内。
  有些人则一直待到抗日胜利,和中国军民一道见证了日本鬼子的投降。
  还有些人则长眠在中国,再也未能返回故乡。其中牺牲最多的是飞行员,教官带着他的学生们组成的飞行编队驾驶飞机迎击日本空军。
  在飞虎队的威名传遍全国时,江南有这样一只红色飞鹰大队,以航校为班底,捍卫了江南地区的空中安全。
  他们用鲜血践行了,有的时候同志要比同胞更可靠。
  当然,铁血军这样主动出击,日本鬼子的反扑也极为疯狂。
  除了战场上的火力输出之外,不管是陈立恒还是田蓝都上了对方的暗杀黑名单。
  最悬的一次,食堂的饭菜都被人下了毒。
  结果大家都拿起筷子要吃饭了,外面一颗炮弹砸了下来,将食堂都震塌了半边。
  大家哪里顾得上吃饭,赶紧往防空洞里钻,先避开锋芒再说。
  等到轰炸结束,他们从土堆里爬出来,却惊讶地发现狗死了。狗偷吃了饭菜,被毒死了。
  田蓝和陈立恒都吓得捂胸口,感觉自己应该烧炷香,感谢老天爷救了他们一命。
  后来陆陆续续的,暗杀就没停过。
  怎么半路上突然间有人冲上来把炸.弹丢进他们坐的马车里。
  什么游泳的时候,脚突然间被水草缠住,然后有人在下面死命拽着他们的腿不让他们动。
  什么出席工厂成立仪式时,牌匾突然间爆炸,田蓝的胳膊嵌了一堆木屑,差点儿就成了杨过。
  她甚至还掉进过陷阱,跟周老师在坑底呆了整整三天三夜,都已经渴得考虑要喝尿了。
  总而言之一句话,只要活得够久,人生经历绝对丰富多彩。
  能从战争年代活下来的人,那个个都能写出一本厚厚的书。
  甚至到了日本鬼子投降后,针对他们的暗杀也没停下,反而愈演愈烈。
  因为陈立恒代表铁血军要求重庆政府和延安方面和谈,尽快建立新的联合政府,然后才允许还都南京。
  他们有这个底气,是因为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主力南下作战,铁血军一鼓作气将江南都拿到了手上。
  唯二留下驻军的上海和南京的日本鬼子,干脆蜷缩在主城区,头都不敢往外伸。
  铁血军豪横啊,到了1942年,他们虽然没有造出卡秋莎,可他们研发出了新的火箭筒,对付坦克有奇效。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射程比卡秋莎更远的火箭炮。
  前者让苏联军方都如获至宝,出口苏联之后,在对付德国人的坦克时,大显神威。
  正因为如此,1941年,苏德战争打响后,苏联自己都捉襟见肘时,还愿意继续往聚龙山根据地派更多的技术人员。
  对付德国鬼子都能意气风发的武器,放在中国战场上应对日本鬼子的坦克,那真是碾压性打击。毕竟虽然同为鬼子,这两个鬼子之间的坦克实力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有了火箭筒这个大杀器专门追着坦克打,再有火箭炮齐发过去直接摧毁一个阵地。加上空军时不时飞上天协助作战,铁血军面对日本鬼子时能不豪横吗?打的就是这么酣畅淋漓。
  就是,炮弹太贵,生产成本太高。
  负责后勤统筹的王友志每次给部队发炮弹时,都心痛的无法呼吸,拼命要求他们不许随随便便乱开炮。
  可惜他耳提面命再狠,到时候这帮家伙还是会把日本鬼子的阵地炸翻天。
  因为打得太狠,不仅日本鬼子要避其锋芒,对于铁血军疯狂强占矿产的事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连重庆政府想依靠江浙沪皖一带的政府抗日部队来压制铁血军的发展,都没能得逞。
  开玩笑,谁傻呀?大家欺负游击队还行,毕竟人多枪多。自己去找铁血军的麻烦,不是送上门主动找虐吗?
  再说铁血军那洗脑的功力也就新四军能跟他们一较高下。自己的队伍拉过去简单,想要拉回头,那就比登天还难。
  这帮兔崽子在人家的地盘上好吃好喝的几顿饱饭,还被带着去打鬼子发射炮弹过足了瘾,眼睛都直了,死活不肯再回去,非得跟着铁血军混。
  有的吃,有的穿,还能打仗。关键是能打赢,打的日本鬼子灰头土脸,在他们面前低三下四。
  人生巅峰莫过如此!疯了他们才回去呢。
  对,是威胁,枪炮无眼。
  可既然都已经加入到抗日队伍里了,谁胸中还没一腔热血。以前是输的次数太多,被打的太惨,怂了怕了缩头了。
  现在,赢多输少,还能推出火箭炮压着敌人打。再不上战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抗过日了。
  战斗打成这个模样,明明开销巨大,损失惨重。照理说,根据地的军民应该早就烦了,谁不想过太平日子呀?
  但事实的真相恰恰相反。老百姓十分支持铁血军打仗。一听说铁血军要出发了,好些人主动送吃送喝的。
  军人当兵保家卫国,本来就是老百姓养着。老百姓从来不怕他们动不动就打仗,因为大家都知道他们上战场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家园。
  老百姓真正害怕的是当兵的尸位素餐。打着抗日的旗号,根本不敢跟鬼子硬碰硬。
  所有打鬼子的人,直便吃掉了他们最后一粒粮食,在他们眼中也是人间值得。
  况且铁血军还从来不强征暴敛。
  他们有自己的垦荒队,明明是薄田,一季稻谷种下来,却能达到五六百斤的产量,比老百姓种的良田还多。
  后来整个江浙沪皖地区都推广了心室种植方法之后。1942年发旱灾闹饥荒时,这些地方就接收了大批流民,铁血军的队伍也达到了顶峰,足足有数百万人之众。
  其他地方都害怕流民过多,他们却直接跟重庆政府喊话,说多多益善。江南本是鱼米之乡,一定会想办法养活大家。
  他们没有食言,他们建了大批接收所,还专门派了部队前往灾区去接收灾民,一路由军人护送灾民来到根据地。
  那个时候,全国都流行“为人民服务”的黄挎包,而根据地拿出的各种美食,让苏联的专家都惊讶,他们到底存了多少粮食。
  那美味的面包,那香浓的乳酪,那醇厚的酸奶,那流淌的蜜糖,那滋滋冒油的烤肉,那大锅喷香的蔬菜汤,好像它们会自己变出来一样。
  这种美好的生活让灾民们度过了饥荒之后也选择继续留下,一鼓作气,将日本鬼子直接赶出了江南地界。
  有枪有炮有部队,还有大批衷心拥护的人民和世界都为之瞩目的盛名,铁血军当然有实力要求重庆政府尽快改建新政府,然后才允许新政府还都南京。
  一天改建不好,他们就一天不撤退。反正江南地区的老百姓已经习惯铁血军的治理。重新换回国民政府,他们还担心蝗虫又回来了。
  这个谈判持续了三个月,中间一度签署了协议,还对外发表了声明。结果还没度过秋天,大家就翻脸了,又开始打仗。
  因为铁血军拒绝内战,也不肯将新四军赶出江南地界,所以他们被宣称是叛军,上了剿匪的名单。
  可惜前来剿匪的部队都碰上了硬茬,谁也没能占到便宜。
  相反的,这个阶段里,曾经得过铁血军支援的武器以及药物的部队,都在跟他们暗通款曲。聚龙山的兵工厂反而发展的更好了。
  好到什么程度?
  好到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军事学院和军工大学。
  好到新中国成立后,要建立哈军工,陈立恒就被派去主持筹建工作,后来还当上了哈军工的副院长。
  你说,纵览全局,聚龙山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史上,这些苏联专家的到来是不是一座分水岭?
  如果没有他们,内战的结束很可能没那么快。新中国的建立,也许也不会那么早。
  早到陈立恒被授衔中将的时候,居然还不满30岁哩。
  注定了祝融将军的传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