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灾年
即便是他们当中,有不少人不愿意出力去修河堤,他们也没办法,必须得给李恪修河堤,当工人!
原因很简单。
当下正是灾年啊。
灾年在后世人眼里,那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字眼而已,可放在当下灾民们眼里,可却是那样的残酷。
因为,灾年意味着他们没有粮食。
他们没有食物可以吃!
在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就严重了。
没有食物,吃什么?
吃土吗?
哦,真的有人吃土,吃的是观音土,甚至还因为争抢这种土壤,而大打出手,打出人命的。
而且,吃了这种土之后,只有简单的饱腹感,绝对不可能会活命的。
可即便如此,灾民们还得抢着吃这种土壤。
这是因为什么?
答案唯有一个——饥饿!
因为饥饿,所有他们才如此做。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恪,及时的打开了粮仓,进行赈灾的话。
只怕是中原一带,早已经是死难无数了。
而眼下,即便是洪水退了过去。
可灾民们手中,还是没有粮食啊。
他们甚至连房屋住宅都没有——洪水连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都能够直接的冲垮,何况是当下时代,以土建造的房屋呢?
没有房子,没有粮食,他们只能够聚集在粥棚附近,接受大唐官府的赈灾,方可以活命。
而眼下,李恪给他们一个以工代赈的机会。
他们必须得跟着李恪走,去河堤上当工人。
否则,他们就没有粮食吃了。
将修建河堤的事情,告诉了那些个城外的灾民后,灾民们反应强烈,纷纷表示认可。
在他们看来。
这是一个机会,吃饱饭的机会。
呆在洛阳,他们虽然可以饿不死。
但是,朝廷也不会让他们吃的饱饱的。
所有人只不过是挣扎着死亡线上而已。
而如果,能够到工地上干活的话。
按照李恪说的,至少能够管饱。
而且,一天还发两斤粮食。
这样的情况下,但凡是个壮劳力,都愿意出去干活啊。
看着踊跃参加的百姓们,李恪十分满意。
他思索着计划。
首先,河堤是要修的。
但是,光修河堤还不够。
洛阳城一地聚集的灾民,就足够修河堤了,剩下的灾民,如何安置呢?
而且,这么多人,洛阳的粮仓里面的粮食,可吃不了多久啊,必须得想点办法,给他们找吃的。
而从哪里找吃的呢?
李恪陷入了思索当下。
大唐帝国的粮食并不多。
因为当下大唐的粮食产量在那里搁那。
在当下的时代,想要有足够赈济数百万灾民的粮食长达一年之久的粮食。
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恪只能够思索,另外的对策了。
比如说种红薯!
红薯这玩意,可是好东西啊。
产量高,而且,成活期比较短,只要火速的,在洪水退过去的土地上面,种植上几十万亩的红薯,那么,如果一来。
五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了。
可是,想到这个问题,李恪又皱眉起来了——红薯可不好种啊。
红薯是今年才引进入大唐的。
种子太少。
根本不太够。
明年或许可能,但是今年,连这些个种子,都凑不到。
虽然红薯插上一根苗就能成活,但即便如此,那苗也不好弄啊。
如果现在开始繁育的话,时间也跟不上了。
更何况,红薯的生长期在那放着呢,这个计划终究是不行的。
因为红薯的生长期长达五个月之久。
而这么长的时间,根本就来不及了——百姓们可等不了这么长时间。
粮仓里面的粮食,撑死也就是再支撑两个月的时间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得找到一个,新的粮食来源。
而上哪找到这个来源呢?
李恪的眉头紧锁起来,陷入了深思当下。
他实在是找不到,有什么地方,可以有这么多的粮食了。
反正,大唐是绝对没有的。
大唐这些年,长年的征战,社会空前动荡,才太平了没多少时间,在如今的大唐,想要有这么多的粮食,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大唐没有这么多的粮食。
那又该上哪里弄呢?
李恪的目光,开始往南边移去。
好吧,他盯上了南方。
“传我命令,马上把刘仁轨叫过来!”
李恪下达着自己的命令,一旁的高侃连忙点头,又说道。
“殿下,刘仁轨眼下正在海边,也不知道哪个地方,一时半会,只怕是赶到不了吧?”
“让他加快速度,另外,所有船只,也停止对海外的探索,停止其他地方的航线,让他把所有的船只,能够在海上跑的船只,都给人调集到海边等候!”
“殿下,您这是想干什么?”
高侃一脸的懵逼。
不明白李恪这么做的目的是在哪里。
而李恪,却是咧嘴一笑,露出个笑容说。
“高侃啊,你想一下,咱们现在缺少粮食,而大唐又偏巧,没有粮食,你说怎么办?”
“这个……”
高侃陷入了深思,他眉头扭作一团。
很明显,是在苦苦思索着对策。
可是,任凭他是怎么想,都没能够想出来办法。
原因很简单。
当下的高侃,并不知道,怎么解决这个粮食问题。
在他看来,大唐就是天下,大唐没有粮食,那就只能够等死了。
保听见高侃苦着脸说道。
“殿下,臣没有办法,不过,臣想了想,如果咱们大唐的百姓们,能够每一个人,省下一点粮食,那么,这么一来,兴许就能够省下来不少的粮食,可以救济一下灾民了!”
“你这个想法不行啊!”
李恪摇了摇头。
“省一点?这何其之难?目光啊,要放的长远些!”
“殿下的意思是?”
高侃面露疑惑,有些揣摩不透李恪的想法。
而李恪,却是指着南方说道。
“南洋有许多国家的,咱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弄来一些粮草啊,这么一来,咱们大唐岂不是就不缺粮食了吗?”
“南洋?”
一旁的高侃眼睛一亮。
不过随之,他又皱眉说。
“可是臣听说那些的小国,又穷又苦,还有烟瘴,瘟疫肆虐,能产多少粮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