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18文学>书库>穿越重生>古代的夫君穿来了> 古代的夫君穿来了 第53节

古代的夫君穿来了 第53节

  徒留独守空家的秋国华每天盼星星盼月亮扒拉手指头算母女俩啥时候会回来,结果满了一个月,他都不敢往外跑,就在家等着,可怎么都等不来人时,秋国华不由得想,不会吧,是不是出了什么回不来的意外?奚寒不回他能理解,她到大齐指定是如鱼得水乐不思蜀,可漾漾不该也不回呀!
  那丫头追的周更番剧都更了四集,她怎么可能忍得住?
  但无论秋国华怎么盼,都没能等到母女俩的身影,这让他十分悲伤,总算是明白了先前他们逾期未归奚寒有多担心,果然,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只有同样痛过的人才知道这里头的苦。
  他能怎么办呢?除了等?
  大将军孟飞华忠心耿耿,他严格按照朝廷送来的方法组织军民共同种植棉花,惊讶地发现打顶后,开的花果然更多了!真是神奇,就这么小小的一个步骤,却能有如此奇效,待到九月棉花收成,他立刻派人采摘,并且装好送往洛京,同时准备下一波的种植,还有就是边境这边也要盖玻璃窑厂,根据皇后娘娘的种植手册上面说,如果能跟顺利建立起玻璃大棚,那么以后冬天边境军民就不必忧愁没有蔬菜吃了!
  边境生活苦啊,不止将士们苦,百姓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若是真能在大冬天吃上蔬菜,那他真是要代表边境军民感谢皇后娘娘!
  虽然远在千里之外,但孟飞华仍旧听说了“神迹”之事,昭武帝暗中派人到处传播,想不知道都难,还有人将此事编成故事讲、唱成戏文……总之秋漾对此无法直视,羞耻地抠出一整个地球。
  棉花送到洛京后,秋漾高兴的不行,被派遣出去的女官们也纷纷递回消息,她们不仅顺利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还依照秋漾所说的丈量了当地土地,记录了土壤的温度与湿度,以此来判断适合什么样的农作物生长,结论是大部分的土地都可以种植地瓜玉米土豆西红柿,推广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而且这几样农作物生长周期短,最重要的是产量高,至少填饱肚子绰绰有余,说不定一年到头,还能攒下三五个子儿。
  宁秋娘心细,她在信里提到,身为女官,瞧不上她的以官宦居多,大部分百姓听说女官的名头,反应反倒并不激烈,甚至在她们展现了能力之后,对她们十分信服。
  不仅如此,宁秋娘还附赠了一个小册子,册子上是她一路所见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她觉得可以为皇后娘娘所用之人,基本都是女人。
  最后,她提到自己经过曾经的家,却没有过去,总觉得那里并不属于自己,也没有必要再与父母兄长相见。
  秋漾没有跟爸爸妈妈吵过架,不能说完全理解宁秋娘,但她能做到尊重对方的选择。
  棉花一到洛京,经由培训好的女工纺织后,至此,大齐历史上第一块细棉布正式宣告存在!
  细棉布摸起来格外柔软细滑,而且除却纺棉线外,棉花填充在袄子里,可比多裹几件衣裳保暖!
  秋漾在宫中从不担心寒冷,可百姓不像她有这样好的条件,好在棉花发现得早,当时正值种植季,胡人修生养息不曾来犯,孟飞华组织军民种棉花,产量相当可观,边境的水土意外适合棉花生存,源源不断产出供给的棉花,足够支撑起四处建立的纺织厂。
  坐落于洛京治下的小富乡村是第一个接收到招工通知的。
  小富乡村虽名字中带了个富字,实际上并不富裕,不如周围的其他几个村落,但靠着离洛京近,家家户户也还算得以温饱,虽然如此,家里若有老人小孩头疼发热,手头亦掏不出几枚闲钱。
  与京城近的好处便是易受教化,民风也更加开放,比如说先前招工铺路,小富乡村的村民们先是吓了一跳,差点儿拔腿往山里跑,被安抚下来后,也是第一个响应的。
  有了头一回的经验,朝廷再来招聘,他们都很热情,管饭又给钱,活虽说累了些,但比下地犁田可轻松多了!
  结果这次居然只招女工!
  有村民便不满:“为何只要女工?有啥活是女人能干咱们汉子干不成的?”
  负责招聘的传道官是个约莫三十来岁的女子,她笑笑说:“纺织厂招工,自然只招会织布的女工,这位大哥难不成也会织布?若是你会,倒也能去报名。”
  这年头哪有男人会织布,此人登时面上讪讪,有人与他不对付,见他出丑,便叫道:“女人还能生娃!王老三!你能生娃不!”
  现场顿时哄笑一片,王老三面红耳赤退下去了。
  因着只招女工,大部分人家都愿意来报名,但纺织厂规定不收十二岁以下女工,上倒是不封顶。
  这第一批到了纺织厂的女工们望着这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的厂子感到十分不可思议,面对改良过更方便快捷有效率的纺车,更是不知该如何下手,好在厂内有人专门负责教导,用来纺线的是一种格外柔软洁白的花,摸在手里都让人不大敢使劲儿,生怕弄坏了。
  负责她们的工厂主管说这叫棉花,能够纺线织布,还能保暖,有个女工道:“往年天寒,咱们买不起毛皮绸缎,只得做芦花袄,那芦花袄可不保暖!听说还有人穿芦花袄被活活冻死呢!”
  “棉花可不会这样,棉花制成的袄子跟被子都十分温暖。”女主管答道,并拍拍女工们的肩膀以示鼓励。“你们好好干,到时候表现的好有奖金,还能升职,早晚有一天,让你们自己跟家里人也都穿上棉袄,用上棉被!”
  她说得话并不如何慷慨激昂,但却简单朴实,是最坦然的渴望。
  谁不希望能吃饱穿暖,冬天不受冻不挨饿呢?
  有些女工之前水泥厂玻璃厂之类的招工,她们没有去,家里虽已揭不开锅,然而人言可畏,到底是不敢到全是男人的地方工作,纺织厂则给了她们安全感,听到主管说好好干有奖金拿还能升职,一个个握紧了拳头暗自打气,发誓要好好努力。
  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对秋漾来说,她所看到的便是日益增长的产量,以及更多更多加入到工作中来的女人数量,而对这些女工的家人们来说,自家女人的变化也不是一朝一夕,原本在家里安静不怎么说话的女人,慢慢敢开口、硬气起来,甚至有几户两口子拌嘴,女人敢摔门走人了!
  厂子里有给她们分配的单人宿舍!谁离了个男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
  自尊自爱,独立自强,这样的思想伴随着经济独立缓缓渗透,而这些女人又会将这样的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女儿,人要靠自己的双手生活,才不会处处受制于人。
  女人们身上发生了改变,男人们的反应也各自不同,有的高兴自家女人能赚钱又有主见能当家,有的则心里不安,还有的直接不许女人去上班——在这些不被允许抛头露面的人里,一小部分女人屈服了,前来辞职,但更多的却是反过来把男人治了一顿,有烈性的直接提出和离!
  伴随着神仙种的推广、各地厂子的兴起,里头的好处,百官世家兴许没捞到油水,但老百姓对此却受益良多,因此一些新法令的施行意外地轻松,几乎没有受到太大阻碍,而即便朝中有人想阻碍,昭武帝温水煮青蛙这么久,又哪里有他们插手的余地?
  他是一位心性坚韧且强大的帝王,在改革变法这条路上,决心已定,便没有人能够动摇。
  民间也迅速流传起皇后娘娘是神仙的传说,连圣人都让娘娘参政,圣人都没把妻子关在家中不许出门,怎地某些连养活一家人吃饭都难的男人,却张牙舞爪不许妻子出门?
  说白了,不就是怕女人意识到他们的无能,从而失去“奴隶”么?
  类似这样的家庭战争宛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经济独立是人格独立的基础,事实证明的确如此,令人惊喜的是,女工们的觉醒带动了其他厂子里女工的人数,毕竟纺织厂所需工人有限,工人不仅管饭包住宿,还有每个月的薪酬,表现的好还有奖金与福利,从前谁家出了个女工是不好意思的,因为除非家贫,不会让女人抛头露面去打工。
  可现在不一样了,工人的福利肉眼可见,有了工人的家庭从吃不上饭变成顿顿吃饱,隔三岔五还能吃上一回肉,有想得明白的攒了余钱还盘算着送家里娃娃去读书,以后就算考不上功名,当个传道官也体面,因此谁家要是多出几个女工,那是非常值得炫耀的事儿!
  连化村的老钱头最近在村子里就很有些扬眉吐气。
  第57章 今日份的圣人。
  ☆
  老钱头这人脾气是出了名的倔, 他年轻那会儿也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后生,长得俊,又有一把子力气, 上门给他说媒的, 真是险些将他家门槛都给踏破,可老钱头硬是谁给说亲都不答应,久而久之, 连他爹娘都着急起来,你说这么大个人, 身边没个知冷热的怎么能行?
  后来乡亲们才知道,原来老钱头不成家,是因为他看上了住在隔壁的那个小寡妇!
  一时间说什么难听话的都有,小寡妇家里没了长辈,一个人拉拔着亡夫留下的闺女,日子过得清苦, 等小寡妇守完三年孝才上门求亲, 为这还跟家里爹娘闹翻, 带着媳妇孩子搬到了连化村, 他勤快又肯干, 养活娘俩根本不是问题, 只是村子里总有些嘴贱的,要说坏, 可能也干不出什么坏事, 但嘴上没把门, 总是要背后刺挠人家两句。
  尤其是小寡妇之前生孩子坏了身子,老钱头那不就是绝后了吗?
  他爹娘为此哭喊着逼他跟小寡妇断了,老钱头就是不肯, 人人都说老钱头这辈子是没指望咯!他婆娘生不出孩子,就靠那一女娃,还不是自己亲生的,有什么用?
  尤其是在老钱头手里宽裕些后,居然还送继女去读了两年书!
  一提起老钱头,那大家都有志一同摆手:老钱头不行!老钱头傻!
  眼看那小丫头今年十四了,过完明年就能嫁人,老钱头以后能获得个什么?他为了这娘俩跟家里闹崩,兄弟几个好些年不来往,死了连给他摔盆儿的都没有,以后逢年过节,别人都有儿子孙子烧的纸钱,他老钱头能落得个什么?
  可无论旁人怎么说,老钱头就是不改。
  他们家那小寡妇也泼辣,你说说那铺路招工,别人家都是汉子去,偏偏她一个女人,不知羞耻也去应聘!有人就说这寡妇就是水性杨花,怕不是瞧见铺路队男人多才朝里头钻的!这话叫老钱头听着,老钱头抄起扁担把那嘴贱的打出了十里地!
  他媳妇进了铺路队之后,干活又快又好,上头派来的传道官还夸呢!不仅给提了工钱,还提拔他媳妇当小领队!
  如今纺织厂来招工,他们家芳娘长得好人也精神又爱干净,立马就被选上了,试用期还没结束就转了正,干了两个月,当上了小组长!整个连化村的女工都归她管!
  芳娘孝顺,每个月赚的工钱都拿回家,还会给老钱头打二两好酒,买些下酒菜,从来不吝啬在这个继父身上花钱,他们之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早已是真真正正的一家人。
  芳娘这样有出息,上门求娶的也不少,但老钱头跟媳妇都不肯答应,他其实没读过什么书,可他知道他媳妇是为啥只生了芳娘便不能生的,因着嫁人时太小,生头胎时人都差点儿没了,之后元气大伤,到现在阴天下雨还浑身难受。
  他不馋别人家的儿子,他们家芳娘一个就顶得上旁人家那十个八个的儿子,但他不能让他闺女也跟媳妇一样遭罪,所以老钱头放出话去,他们家芳娘满了十八才会嫁!
  如今老钱头自己在家照顾地里的活儿,芳娘在纺织厂上班,率先申请了种棉花,等地里这一波玉米花生成熟了,下个季度他们家就要改种棉花,他媳妇跟闺女都在厂里当干部,他们家这日子越过越美!当初那些笑话他送闺女读书识字的人现在都悔不当初!
  芳娘就是靠着认字成功出人头地的!
  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百姓们渐渐发现识字的人非常吃香,虽然他们种地可能不怎么行,但不需要功名就能当的传道官会优先考虑识字的人,厂子里选小组长时,识字的人也绝对是率先被选中的,而那些不识字的,真真体会到了什么叫“寸步难行”。
  这样下去不行啊!不行啊!
  大家在地里刨活儿的时候,还能笑话笑话那些花冤枉钱去识字的,尤其是送女娃去识字,这不糟践银子么?男娃识了字,还能找个账房先生当当,好些的说不准能考个童生回来,女娃识字有什么用?
  老钱头家的芳娘则证明了女娃识字真的有用!
  她表现的好,是连化村第一个给家里换上玻璃窗的人!
  以前都说养这个继女是老钱头傻,可现在看看,那些个有儿子的,有几个比芳娘能耐?整个连化村都不一定找得到如芳娘这般孝顺的姑娘!
  人家送了女娃去认字,去厂子上班,日子确实是越过越好,于是很多坚定认为老钱头干了错事的人家也渐渐产生怀疑:是不是老钱头的做法才是对的呢?要不,咱们也把家里没满十二岁还不能去应聘的女娃送去认几个字儿?
  大齐各个州省气候略有不同,比如洛京这边,经过检测,土豆地瓜等农作物可以种两个季度,涧州那边则只能种一个季度,但涧州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种果树,涧州刺史谭文熙伏法后,朝廷派遣了新的官员前去接任,这位官员是位实干派,为了彻底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他还亲自请教经验丰富的老农,自己下田试验过,走时带走了秋漾编纂的《大齐农业要术》。
  里面是秋漾收到派遣至各个州省的女官们所传递回的信息,尽数整理汇总后做出的总结。
  根据地理环境与气候的不同,适宜种植的农作物也不同,需要照料的方法自然更加不同,除此之外还有肥料的科学沤制,以及玻璃大棚所需要的注意事项。
  编纂这套《大齐农业要术》,足足花了秋漾近半年的时间。
  期间因为遇到一些难题,她回过现代世界找专业人士请教,新一任涧州刺史上任时,正是冬日,百姓们收获了一季度的神仙种,发现果然如朝廷所说产量极高,再加上玻璃大棚的推广,虽然不能家家户户都吃上新鲜蔬菜,但冬日的蔬菜价格低廉,手头有了钱的百姓们至少是买得起了。
  大齐历昭武元年十二月份开了恩科,卷子一发下来,难倒无数学子,但也有人脱颖而出,被顺利选入工部待用,此次卷子注重“数”,占比极大,在一片哀声哉道中,朝廷宣布了科考改革的新法令。
  会作诗写文章很不错,可社会发展永远离不开数学,这是能够引导人类走向探索的神秘学科,昭武帝在现代世界时便对“高考”十分看重,他认为高考比科考更加公平,也能够更好的选出全方位人才,尤其是分科制度,在此基础上,他将科考机制做了大幅改动,但并没有一次性全部放出来,而是继续采取了温水煮青蛙模式,今年减少八股文占比、增加新学科,明年呢?后年呢?
  等到学子们反应过来,科举早已大变样。
  不仅如此,幼儿教育同样需要重视,现代世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令昭武帝十分羡慕,他希望大齐也能如此。
  令工部疯狂的杂交水稻量产惊人,可惜留种艰难,昭武帝借着这一年东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土里兼并这一问题。
  他改革的决心十分坚定,即便因此迎来世家反扑也决不更改,经过昭武帝铁血镇压,有一段时间秋漾经过明德门的时候,总能闻到去不掉的血腥气。
  大批大批的脑袋落了地,在彻底见识了昭武帝的手段之后,识时务的人早已主动将家中土地献上,受时代所限,短时间内想废除土地私有制并不轻松,绝大多数土地都掌控在豪绅贵族手中,想要将其取回是一件相当艰难的事。
  除却每日处理政务外,昭武帝还要抽出时间来学习。秋漾给他带来现代社会的影音资料,光是笔记便做了厚厚几本,说是殚精竭虑一点都不为过。
  真正受到好处的百姓们最清楚是谁为他们带来了这样的改变,更何况他们从一开始就不曾拥有过多少土地,手头有地的,朝廷以双倍市价买回,然后重新规划,分配到百姓手中,给予他们土地使用权,但严禁买卖,一旦发现便会被问罪。
  也就是说,从前他们为贵人种地,如今是为朝廷种地,只需要付很少的赋税便可以,甚至还可以税利合一,以利代税。
  在现代世界,农民无需交税还有国家补贴,可是在大齐,应当还需要好些年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这是自己的国家,要考虑到实际情况,而不能一味照抄,因此昭武帝每施行一项新法令,都会选择先小范围实施,确保无虞后再进行全国推广。
  稳扎稳打,决不揠苗助长。
  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有秋漾在身边,他迷茫不解时,总是能第一时间去寻求她的帮助。
  洛京的第一场雪下起来时,昭武帝总算是从繁忙的政务中喘了口气,瑞雪兆丰年,今年百姓家中有余粮,国库也还算充盈,应当可以过个好年了。
  往年一旦入冬,昭武帝都是最头疼的那个人,先帝对百姓死活漠不关心,昭武帝总不能像他一样,天热时忍一忍尚且能过,天冷缺衣少食,每年冻死饿死的人都不在少数,若是发生雪灾,伤亡人数直线上升。
  今年却不一样。
  大齐各地已经建起了不少水泥房,与土房相比,水泥砖房更加稳固和安全,再加上逐渐延伸开来的平坦道路,短短一年内,大齐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只不过在昭武帝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外面下雪啦!”
  秋漾裹成一只毛茸茸从外头进来,脱掉手套对着掌心呵气,昭武帝走到她身边,握住她冰凉的小手,这么冷的天他不大愿意让她到处跑,可秋漾自己闲不下来,年后还会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如今她在民间的声望比昭武帝更盛,听温慧说,有好些地方的百姓给帝后立了生祠日日参拜,朝臣们也从一开始对秋漾听政感到不满变成了习惯——圣人愿意,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再加上秋漾顶着个神仙下凡的名头,她的功绩是实打实的,谁还能说她一句不是?
  明明昭武帝要帮她暖手,秋漾非把手从他温热的掌心抽出来,然后再塞进他脖子里,她指尖上带着微微水汽,显然在外面碰了雪才又重新戴的手套。
  昭武帝也不生气,捏了捏秋漾的耳朵,她只是使坏,很快又把手拿了出来,隆平宫内殿是很暖和的。
  秋漾把大氅脱下,“有妈妈的消息了吗?”
  奚寒女士自从八月底跟随秋漾来到大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第二批农作物收获之后,她便四处游历去了,还带上了太后,如今已经走了有三个月,每个月都会送一封信回来,不过间隔越来越长,可见她走的也越来越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