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零之为母当自强 第605节
陈敏佳小声念叨了一句:“是三件事。”
可见技术员也是看到哪里说哪里,草稿都没有打好呢。
不过果园的主人倒不介意,周大爹颇为认真地追问:“那你说这个事情要怎么办?”
这回没等到唐技术员发话,拉海先兴高采烈地开始宣扬了:“用水肥一体化,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上什么。”
这话的意思是给果园土壤对症下药,检测完土壤情况后,根据桃树生长阶段需求,制定肥料的配方方案,达到全营养科学平衡。
要实现这目标,就得让肥料和水精准配比灌入土壤里。不用说,既然都精确了,那大水漫灌肯定不行,必须得靠微喷以及滴灌技术。
鉴于滴灌带价格是微喷管的两倍,当初周向东购买的就是微喷设备。算是歪打正着吧,这位果园实现水肥一体化,提供了不小的便利。因为滴灌管再加入了肥料之后,挺容易堵塞的。而微喷管水压大,水肥可以顺利流淌出来,滋润桃树。
大家听了纷纷点头,周大爹还夸起了自己的堂弟:“难怪你家果园生意比人家都好,你看老天爷都是让你发财的。”
只郑明明盯着果树看了半天,提出了疑问:“那你们要怎么把肥料精准定量地送进输水管道呢?这个要用施肥器的吧?”
她一说,陈敏佳和吴若兰也都想起来了。作为曾经痴迷于农业生产,天天盯着各种农业杂志找项目找技术的中学生,她们怎么可能没了解过微喷水肥相关知识呢。
没错,这种技术在国外已经应用的颇为广泛,但关键点是施肥器。施肥器的价格可不便宜,质量好的上万乃至十几万的都有。
周围的果农听了直摇头,大家的果园又不是一亩两亩地,一个施肥器这么贵,那就是再好用,他们也承受不起呀。
拉海愈发高兴:“不用这么多钱的,我们自己做,很便宜,不到100块钱就能做出来。”
他今天之所以如此欢天喜地,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满月了。说实在的,以他的年纪,想让他产生强烈的为人父的感情,还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他开心的点更多的是落在他和唐技术员一块儿做出来的施肥设备上。
作为好基友,两人在琢磨清楚施肥器的原理之后,就开始动手自力更生了。唐技术员出构想,拉海负责实践。
两人利用摩托车的旧轮胎气门嘴,连接施药泵和过滤器等零件,做出了简易版的施肥设备。别看这玩意儿不起眼,加装了水表之后,就能精准水肥一体化施肥。
“真的很好用。”拉海的眼睛亮得厉害,“我们跟农科院的那种外国进口的施肥器比较过了,精准度不比进口的差。”
唐技术员也为他背书:“嗯,而且这种更加适合我们这边用。国外的那种是用在大型基地里的,不太适合咱们这样一家一户的果园。”
旁边人也跟着高兴,还有人跟拉海开玩笑:“哎呀,你这个小女婿,把你们家的底子都兜了,你丈人跟丈母娘要骂你的。”
周向东却笑了起来:“骂他干什么?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我巴不得咱们村上全都用起来,独木不成林,到时候人家一说咱们桃林村的桃子就竖起大拇指,我还怕我家的桃子卖不出价钱来吗?就一家一户的能成什么气候啊?”
哎呀,听听这格局,果然是能成大事的人。
陈凤霞回头看陈文斌。
哎哟,照这个样子,陈文斌想抢在桃林村前面在陈家庄推广这简易堆肥法和水肥一体化来获取上级的专项资金,估计不太容易呀。
毕竟桃林村种果树,经常要做买卖的人脑袋瓜子也灵活的很呢。人家不知道找政府的支持吗?
陈文斌的脸上却瞧不出任何沮丧的模样,他的眼睛一直盯着那个简易施肥器。因为太过于投入和专注,搞得唐技术员都忍不住主动开口:“要是你家需要的话,我们也可以给你们做一个。”
陈文斌两只胳膊往前伸,一左一右,直接将他和拉海都拽到了旁边,一本正经道:“你们这样一个个做,那得做到什么时候?一个村就能忙死你们了,别说还有这么多村这么多镇这么多县呢。你俩知道需要多少吗?上万十万百万,这么多,你们能做得过来吗?”
唐技术员和拉海都有点懵,怎么一下子都上升到百万了?他们就是想在桃林村做呀。
陈文斌立刻板起脸来,颇为痛心疾首的模样:“这么好的技术,你们难道不想推广?当然是大家都用了。这个有机肥能种果树不能种菜种庄稼啊?我可不相信的。”
唐技术员赶紧强调:“当然可以。我读研的时候用的实验田当地就是种菜养鸡,通过发酵有机肥种菜,蔬菜的品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本不愁销量。”
陈文斌双手一拍,眉飞色舞:“这就对了嘛!所以,这个施肥器不能单纯手工生产了,得走工业流程,直接流水线生产。”
他一直琢磨着要在村里弄个什么厂,不能有污染的,不需要多少先进机器设备投资的,还要不愁销量的。
现在看来,这不是县城的项目送上门来了吗?施肥器呀,弄个施肥器的厂子,多省心省事。
陈敏佳一直竖着耳朵听她爸的动静呢。这会儿她开始担心,要是施肥器卖不出去怎么办?爷爷奶奶做的都是食品相关行业,可没办法帮他拓展施肥器的销路。一般人又怎么知道这东西好呢?
难道她爸有什么打广告的好办法?
陈凤霞伸手摸侄女儿的脑袋,行,那高中的姑娘,别替你爸发这个愁了。你没看到摄制组一直在拍施肥器吗?这个就是现成的广告。
不过,说实在的,这位唐技术员作为宝藏男孩闪光点可不只能局限于施肥器呀,还得多挖掘。
陈凤霞朝人家伸出了手,笑容满面地求合作:“唐老师,不知道你的有机肥在苹果树上应用效果如何?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这边有果园可以跟你合作,由你来指导如何施肥。”
克斯县有大量的苹果园和成群的牛羊。无论果树枝还是动物粪便,数量都惊人。如果将这些都应用到有机肥制造上,那不仅能够节约种植成本,还可以努力的改善土壤盐碱化问题。这可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第499章 想做大事的陈老板
陈凤霞建议唐技术员主动申请援疆。
先不谈大义,这对他个人技术提升以及发展都是个不错的机会。
前者是因为地处边疆的克斯县地缘广袤,有大片果园牧场乃至农田可以供实验。当地极为欢迎技术人才尤其是农业方面的专家。有张副县长他们的支持,唐技术员过去很快就能开展相关工作,而不用担心几头婆婆压着人,天天正事做不了,大会小会不断的问题。
获得上级支持,可以一头扎进科研不用为应酬问题发愁,是多少科技工作者的终极梦想啊。
至于发展问题,不吹不黑,援疆是个人履历表上谁都不能忽视的重重一笔。有这个经历,对他将来的个人发展也大有裨益。
唐技术员有些犹豫,这事搁在谁身上都会犹豫。
去边疆试验他掌握的技术,当然好,因为新疆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极端啊。
对于农业科技研究者来讲,极端条件下产生的研究成果意义非凡。否则杂交稻大佬在世界知名之后的主攻方向为什么变成了海水稻?
假如他在新疆也成功推广了高效简易堆肥法以及水肥一体化,那就代表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
这对一位农业科技研究者来说,意义等同于为师者桃李满天下。
但同样的,危险与机会并存。去新疆几年,可能面临的人身危险切实存在,谁也不能闭着眼睛打包票说肯定安全无虞。况且搞农业,起码得持续几年才能切实看出稳定的成果。他一走三四年,个人生活怎么办?回来以后,农科院还有他的位置吗?
陈凤霞看他抿着嘴唇不吭声,立刻笑着安慰对方:“你也不用着急。克斯县四月份才开春,到时候你再决定要不要过去看看呗。反正现在这时候那边冷得够呛,也做不了什么事。”
陈老板自觉自己说的话没哪儿有问题啊,可不知道究竟是哪句刺激到了年轻的技术员。刚出正月,克斯县还是天寒地冻的时候,唐技术员就不声不吭地跑去当地看冬天的果园了。
以他的资历,想要申请远在边疆的科研项目,基本上没戏。农科院里还有一堆专家排在他前面想要项目呢。他这趟过去,请的是探亲假,但他家就在邻省,离新疆老远呢。这事农科院也知道,院方还给他开了调研函,盖了院里公章的那种。
陈凤霞听说这事就挺囧的,她不知道该腹诽农科院过分,既然都已经开调研函了,为啥不给人算出公差?这出公差是有差旅补贴的;还是该夸奖农科院灵活机动,能够巧妙利用规则为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便利。
总之,不管哪样,唐技术员就这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疆的道路。至于他会待多久,会不会回来以后打报告申请作为下一批援疆人员常驻当地,那就不是陈老板现在能考虑的问题了。
她这边佛系看待事情发展,陈文斌那头却气得牙齿都咬得咯咯响。
为啥?当然是因为唐技术员中途撂挑子了呗。说好的指导陈家庄堆肥的,结果原料刚混合好,才翻了一回肥,都没出成品,这人居然走了。
看吧看吧,没赶上头一波就是如此惨烈,完全是小娘养的待遇。
像桃林村,就是亲生的崽,大年三十前家家户户都堆上肥了。因为过了正月十五天气晴暖,气温上升得快,原本预计起码要一个半月才能堆好的肥,总共只花了三个多星期就完成了。
陈文斌感觉自己太后知后觉,当时唐技术员瞧着桃林村的有机肥施下,那心满意足的表情就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陈凤霞实在看不下去血缘关系上的弟弟的嘴脸,不得不开口替人说句公道话:“这怪谁,人家想早点过来到咱们村咱们镇亲自指点如何堆肥,不是你们自己没空嘛。”
年前几天到正月十五都是陈家庄和全镇其他村子反向输出劳动力以及往城里供应蔬菜河鲜挣钱的好时机,谁有时间好好学习新的农业技术呢。
所以,唐技术员是趁着元宵节过后那两个周末双休时间过来教大家堆肥的。他又不能替有机肥完成形成过程,干完这活直接走人继续做自己的事,有什么不对?
陈文斌瞪眼睛:“这有机肥的效果还没出来呢。我厂房都找好了,马上就能生产。到时候要是不好用,我不是白搭钱进去了。”
拉海却信心十足:“肯定会好用的,我们家桃树的叶子都比没用肥料的人家亮,又大又厚。”
天爷哎,他这话一说,陈文斌更心慌。这树光长叶子了,还能结出好果子来吗?
陈凤霞莫名其妙:“你不是用有机肥种菜嚒。菜长叶子长茎秆有什么不好?”
陈文斌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操心错了方向,只尴尬地强调:“我这不是怕果树靠有机肥长不出好果子,施肥器不好卖嘛。”
拉海胸有成竹:“叶子长得好,光合作用强,桃子一定长得好。”
这话听着似乎也有些道理。
况且就算没道理又怎样?谁也不能代替植物生长。想要看效果,能做的唯有等待。
这个春天实在谈不上太平。
四月中旬时,全国都知道了非典的事。
江海因为有疑似病例逛过超市,直接导致全市的超市生意都受到了大幅度的影响。连“零食王国”市区实体店和小院的客流量都跟着直线下降。
之所以要强调市区的店,是因为大学城的店完全没感觉。当代大学生相当勇敢,无所畏惧,该吃吃该喝喝。而且不知道是不是以为疫情来袭看破人生,愈发认清应该且活当下的真谛,相当舍得在吃吃喝喝上花钱。
搞得陈凤霞挺担心他们的生活费能不能撑到学期结束的。
市区实体店的萧条倒是有力刺激了网购事业的发展。人们的购买欲望不会因为条件限制而直接消失,反而越不能干啥就越想干啥。因为人民银行出手解决了网络支付的难题,所以网购行业发展得尤为蓬勃。
不过妙妙不是业务量增速最快的网站,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是各个外卖平台,有“吃什么”,也有这几年涌现出的新秀。谁会是发展最好的那家,现在任何人都无法给出答案呢。
况且随着国外资本的逐渐进驻,将来的事情什么都难说。
陈凤霞干预不了这些,她只能提醒外卖员和快递员们必须得做好防护措施,勤洗手戴口罩。虽然这次非典波及范围有限,但小心驶得万年船,能不中招千万别拿自己开玩笑。
她这边正一颗心七上八下地担惊受怕呢,谁知道冷不丁就有人放出个大杀器。
周强居然不声不吭地跑去克斯县,还在那边弄了个厂。
其实他原定目的地不是新疆,而是中亚。他网店生意做得很,电商圈子里自然积累起自己的人脉。作为天生的商人,在听说中亚生意好做,有温州人在那边卖一次性打火机,春节期间给家里汇款上千万美金后;周强就心动了。
今年四月份国家卫生部说非典的事情之前,春节那会儿广州地区就流传着关于这种怪病的传说。周强本来不当回事,但接到陈凤霞的电话提醒他要小心之后,不知道为什么,他本能感觉不妙,便索性将发货渠道全都转移到了网上。
旁人骂他神经病,他也满不在乎。反正档口的生意取决于华强北的人气。只要华强北还是龙头老大,那即便档口损失个把月的客人,后面重新开起来,也不用担心东西卖不出去。要是华强北不行了,那他就是上蹦下跳地再努力,档口生意也好不起来。
他将生意放到网上做,自然不用再自己一刻不停地盯柜台。手下的员工们该修手机的修手机,该发货的发货。他自己则买了张机票,直接飞到乌鲁木齐。他要亲自去中亚地区趟趟路,看是否能够找到发财良机。
别说,这家伙虽然年纪不大,但胆子却不小。自己跟着人跑了几个国家,他先是想把手机卖到中亚,后面又感觉玩具和童装似乎市场不小,就起了心思要不要干脆在当地建厂直接生产。结果他反复出境入境好几趟之后,非典的事情闹起来了,他也出不去了。
周强不甘心白跑一趟,加上华强北那边客流量下降,也不用他急着赶回去,无所事事的人就索性跑去克斯县看自己承包的土地了。然后,很不幸,年纪轻轻的小老板就落入了张副县长的魔爪。
呀,想办厂生产东西卖到中亚啊?哎哟,何必舍近求远呢,直接在克斯县办个厂子多好。我跟你讲,别看中亚市场大,你真在那边办厂你就会发现问题很多哦。早些年中国人在那边办的各种小砖头厂小火柴厂等等,现在基本上都归当地人所有了。其中的门道,你品,你细品。
周强叫他这么一通大忽悠,感觉的确在克斯县直接办厂生产童装再卖到中亚比较合适。他有现成的地种着棉花,现在又有纺织厂生产布料,完了再在克斯县做成小衣服出口,的确很方便啊。
克斯县这边的人工要比南边便宜呢。
之所以不搞玩具厂,这不是因为高桂芳高老板在投资了毛毯厂之后听说那边玩具受欢迎,也有意在克斯县建个玩具厂嚒。
她本来就在玩具行业发展了好几年,做这事,驾轻就熟。
周强感觉自己拼不过人家,便退而求其次,干脆生产童装得了。
陈凤霞也不知道他们的投资到底是亏还是赚。说实在的,贸贸然去新的地方开始新的产业是件极为冒险的事,一不小心就赔的血本无归。不过好处在于这二位都是财大气粗的主,即便亏了个厂,也不至于让他们元气大伤。
当然,现在陈老板也顾不上关心周强的投资。她就崩溃一件事,年轻人,作为疫区群众,你应该安静如鸡地待在家里而不是到处乱跑啊。你这要是把sars病毒带去新疆造成大面积感染了,你就成了罪人了。
可这事,陈凤霞又不好讲周强。毕竟他离开深圳到新疆的时候,有关部门还没搞清楚sars到底是怎么回事,根本没当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