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904节
第2304章 尔虞我诈
刘备略作思索,便明白了司马懿的意思。吕蒙带来的箭矢快消耗完了,被无数将领视为噩梦的吴军射手马上就要失去作用了。
攻城的诸军之所以不成章法,攻击无力,有很大原因就是吴军射手太厉害,专以临阵指挥的将领为目标。蛇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一曲没有了军侯,一队没有了队率,人再多也没什么意义。没有人监督指挥甚至押阵,没几个人会全力以赴。
但吴军射手的精准射击是有前提的,除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外,制作精良的弓弩和箭矢必不可少。吕蒙来得匆忙,携带的箭矢有限,经过二十多天的射击,很可能已经所剩无几。他们当然可以用安邑城中的普通箭矢进行射击,可是精准度会大幅下降,杀伤效果更是会明显削弱。安邑有铁,但炼钢技术和吴国相差太远,箭头的破甲能力远远不如吴国的箭矢。
没有了射手的远程精准打击,临阵指挥的将领生存率大大增加,可以逼近城墙作战,兵力的优势自然可以发挥出来。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足以让吕蒙左右支绌。
刘备心中欢喜,对司马懿的欣赏又增了三成。这个年轻人好,脑子活,反应快,假以时日,成就必在逢纪之上,也许能和刘晔、沮授相提并论,不会比鲁肃身边的辛毗差。
“仲达,还有呢?”刘备一边命人收拾大帐,重新安排案几,一边招呼司马懿入座,热情地问道。
“大王,并州军就在路上,很快就能赶到了。”
刘备点点头,却没急着插嘴。王盖的确率领并州军赶来增援,但是先不说并州军的战斗力如何,能不能全力以赴也是个问题。在河东境内作战,连河东世家都有敷衍的意思,更何况并州人。这些世家心眼儿多着呢,不能以常理对待。王凌率领三千骑兵赶到河东很久了,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大王急于攻取安邑,全取河东,鲁肃同样着急。我军骑兵众多,方圆百里以内斥候密布,鲁肃的耳目不灵,安邑城里的消息又传不出去,鲁肃未必知道安邑城守得坚实。他担心吕蒙的安全,必然会想方设法的增援,尤其是建业来的骑兵已经到达的情况下。”司马懿顿了顿,提醒道:“大王想必知道吕蒙是汝南人,是汝颖人中不多得的将才。”
刘备的眉毛扬了起来,眼珠转了转,嘴角挑起一丝浅笑。没错,吕蒙是孙策的爱将,为了救吕蒙,孙策不惜派出中军的骑兵助阵,急行军半个月,跋涉两三千里,从建业赶到陕县。若逡巡不前,导致安邑城破,吕蒙阵亡,鲁肃如何向孙策交待?鲁肃没有足够的骑兵,斥候以步行为主,无法突破游骑的截杀,能得到的消息非常有限,只能靠推测。按照常理,在如此悬殊的兵力下,吕蒙坚守不了太久,鲁肃不可能不着急。
不管是谁,一旦着急,就会有破绽,鲁肃也不会例外。他有军师辛毗,可以适时提醒,但辛毗与吕蒙同属汝颖系,他同样不会无视吕蒙的生死。谁都知道汝颍系不缺名士,缺名将,而吕蒙正是一个具有名将之姿的年轻俊才,又是孙策的亲信,对汝颍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毋须司马懿提醒,刘备思路大开,越想越兴奋。他知道该怎么做了。就在这时,驻守大阳的崔瑜送来了辛毗的劝降信。看到劝降信,刘备放声大笑。
“仲达,被你猜着了,鲁肃、辛毗着急了。”
司马懿随即为刘备设计了一个诱敌之计,命崔瑜假意接受辛毗的劝降,诱鲁肃率部过河。因为颠軨坂还在吕蒙的部下手中,鲁肃一定会取道颠軨坂赶往安邑,他们就在中条山北的虞城附近伏击鲁肃。
鲁肃现在也有骑兵,但数量太小,无法与刘备的骑兵相提并论,更何况刘备还有三千并州骑兵助阵,在兵力上有六七倍的优势,何况那些骑兵还是从建业赶来的,每天的行程接近两百里,几乎是骑兵长途行军的极限。可想而知,这支骑兵现在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刘备狠下心,就算伤亡大一点,也足以歼灭这支千里增援的骑兵。
没有了骑兵,鲁肃就如同被打断了腿,在劫难逃。刘备可以选择急攻,他的步卒兵力优势更明显,也可以选择包围,等待鲁肃断粮,行军能带的粮食总是有限的。
刘备和裴潜、卫觊、王凌等人商量后,取得了一致意见,暂时放缓对安邑的围攻,集中兵力歼灭鲁肃率领的援军。鲁肃是战区督,负责河南、弘农的战事,击败他比击杀吕蒙的意义更大。若能重创他,说不定有机会切断关东与关中的联系,重夺关中。
一时之间,中山军士气大振,久攻不下的低迷一扫而空。刘备随即命司马懿亲自赶去大阳,给崔瑜面授机宜,让崔瑜诈降,诱鲁肃渡河。如果有必要,可以将大阳直接送给鲁肃,以取得鲁肃的信任。只要能击败鲁肃,别说大阳,整个河东都唾手可得,他们甚至有机会反攻黄河南岸的陕县。
很快,刘备就收到了司马懿的回复,经过反复谈判,在得到大阳县后,鲁肃、辛毗相信了崔瑜的投降,即将率部渡河。根据各种迹象来看,鲁肃很可能会取道颠軨坂,直插安邑,请刘备帮好迎战的准备。
刘备喜出望外。此时此刻,他最想抱着儿子阿斗亲一亲。这个长相酷似他的儿子给他带来了好运,几次绝处逢生,真乃有福之人。
刘备随即调兵遣将,排兵布阵,最关键的当然还是张飞、张郃和他们率领的骑兵。能否取胜,很大程度上取于他们能不能击溃张辽率领的吴国中军骑兵。张飞一向对吴王抱有敬畏,不敢掉以轻心,张郃曾在官渡之战时与吴军骑兵对阵,同样清楚吴军骑兵的战力,不敢有丝毫大意。
刘备同样没有忽视并州骑兵,他与统兵的王凌商量,希望王凌能够为张飞、张郃掠阵,在必要的时候助一臂之力,以求全胜。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刘备许诺,若能全歼张辽率领的骑兵,他愿意将缴获的骑兵装备送一半给王凌。
吴国军械之精良天下闻名。能得到近千人的骑兵装备,是王凌无法拒绝的诱惑。
王凌一口答应。
……
中条山南麓。
两万多吴军步骑正在向颠軨坂挺进,长长的队伍以曲为单位,一个接一个,春风吹拂战旗,阳光照在吴军将士的脸上、盔甲上、武器上,散发着令人生畏的光。战鼓声不紧不慢地敲着,将士们沿着道路右侧快速前进,左侧留给来回传递消息的骑士。不时有骑士策马而过,队伍却很安静,甚至没有人多看一眼。
有大军通过,一些赶路的商人、百姓避让不及,躲到路边的田野里、沟渠里,吴军将士也不去驱赶,任由他们伏着,快速通过。有一个孩子大哭,抱着他的女人怎么哄也哄不住,又急又怕,自己也哭了志来。吕小环带着队伍路过,听那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便吩咐了一声,一个女卫离开队伍,踩着阡陌来到女人的面前,问了几句,得知孩子是饿的,便从行囊里取出一个饼,掰开一小块,塞进孩子的嘴里。
咬着饼,满脸泪痕的孩子吸着鼻涕,狼吞虎咽起来。女卫将剩下的饼交给女人,女人感激涕零,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吕小环远远地看着,心中有些得意,咧着嘴笑了。她摸了摸肚子。月事已经迟了半个多月,她有一种感觉,自己快要做母亲了。打完这一仗,去关中看看阿母,接她去定陶,正好赶得上为祭扫阿翁的坟墓。
一转眼,阿翁吕布战死一年多了。可惜报复的事遥遥无期,秦牧那狗贼活得好好的,想杀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秦谊、李肃倒是有这样的能力,可这个仇必须自己亲手报。
吕小环的眼中闪过一抹阴影,踢了一下战马,轻驰起来。
远处的山坡上,司马懿站在一丛茂密的杂树后,看着逶迤前进的吴军,心头涌过一阵强烈的不安。
如果不算与吕蒙的对峙——他到现在还没看过吕蒙麾下的吴军战阵——这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吴国的军队。此时此刻,他有些后悔,放弃大阳,诱鲁肃入河东也许是个错误。虽说双方兵力对比悬珠,但己方并没有必胜的把握,打虎不成,反倒可能被虎咬伤,丢失河东。
从各个渠道打听到的消息相似,鲁肃共有步骑两万人左右,大概是刘备的四分之一。但吴军装备好,训练严格,即使是刘备自领的精锐也要略逊一筹,河东世家的部曲就更不能比了。要想取胜,最后还是要靠刘备自己的力量,一旦接战,必然是一场恶战。
唯一让他欣慰的吴军的骑兵不仅少而且疲惫不堪,马背上的骑士倒没什么,战马却明显瘦弱。春天的战马本来就瘦,又连续急行军半个多月,即使不惜成本,全用粮食喂,还是不如吃牧草的战马强壮有力。
这是吴军的破绽,也是刘备的机会。
第2305章 反客为主
司马懿从小道穿过中条山,与在此等候的部下会合,返回虞城,连夜拜见刘备。
刘备和衣而卧,听说司马懿回来了,一跃而起,大声招呼司马懿入帐。司马懿刚进帐,刘备就迎了上来,双手按住司马懿的肩膀,上下打量了一回,确定司马懿安然无恙,这才长出一口气。
“仲达,怎么现在才回来,孤还以为你出了什么意外。”
司马懿很是感激。他能感觉到刘备对他的牵挂,这不是装就能装得出来的,虽然里面不可避免地有收买人心的成份。
“多谢大王,臣亲眼看着鲁肃率部出了大阳,赶往颠軨坂才回来了。”
“好,好。”刘备连连点头,引着司马懿入座,又招呼人取来酒食,招呼司马懿先吃。司马懿也真是饿了,走了一天山路,又策马奔驰半夜,他现在饥肠辘辘,能吃下一头牛。再说了,刘备的一片心意,他也不能拒绝。
与在家时细嚼慢咽不同,司马懿在刘备面前吃得风卷残云,草莽气十足,浑然不似世家子弟,尤其不是像河内司马氏的子弟,和军中的普通将领没什么区别。刘备看在眼里,越发欢喜。他知道司马懿不是这种粗野的人,但他能放下身份,和光同尘,这一点很难得。裴潜、卫觊那些人就做不到,王凌稍微好一些,却也不如司马懿这般放得开。
吃完饭,司马懿抹了抹嘴,开始讲述他这几天的见闻。解说与崔瑜见面、密谋的同时,他也讲述了对吴军的印象。他特别提醒刘备,吴军兵力虽然不多,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战力不弱。在全力以赴的同时,刘备应该做好不能取胜的心理准备,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刘备听了,嘴上虽然没说什么,心里却深表赞同。他从来不敢轻视吴军的战斗力,即使对手不是孙策本人,只是鲁肃。孙策当初推行精兵,不仅给士卒发饷分田,还以自作则,长年坚持严格训练,再加上有讲武堂的毕业生充当中下级将领,吴军不论士气还是战斗力都不可小视。这也是他听说孙策突入冀州,连一点反抗的心思都没有,第一时间放弃冀州的原因。双方战力相去太远,没有对抗的可能,恋战等于送死。如果现在统兵来战的是孙策本人,他同样不会恋战,径直退往并州。正因为孙策忙着登基,暂时不可能亲征,他才有勇气争夺河东,希望能利用这个机会夺取河东,再利用山河之险据守。
“仲达,该怎么做?”
“催促王盖尽快赶来参战。若能以众胜寡,固然最好。若是不敌,则与王盖兄弟一起退往并州。永安是通往并州的门户,境内有霍大山,可以坚守,应该派人预先准备。临汾乃汾水要塞,只是临汾令懦弱无能,这才被白波军所破,宜遣良将精兵据守。”
刘备连连点头。“你觉得贾逵如何?孤打算让他兼守临汾令。”
“大王所虑甚是,臣亦以为贾逵可用。此外,卫氏河东大族,卫觊虽不擅兵事,却颇有名望,通晓民政,可使其掌钱粮事,屯粮永安,以备不虞。如此,纵使此战不用,亦可退守临汾,利用河东的钱粮盐铁和人心,节节抵抗。”
“甚善。”刘备一口答应。
……
次日一早,刘备聚将议事。
鲁肃正在赶来,大战在即,诸将都要做好准备。他拜裴潜为行军长史,协助处理军务,拜还在包围安邑的卫觊为大农,负责钱粮调集,又委任贾逵兼管临汾、绛邑二县,其他人各有封拜,其中裴潜的二弟裴俊被任命为永安长,即刻上任。尚未赶到的王盖封赏最厚,被拜为中山国尉。
此外,刘备对连日来的战事论功行赏,不管胜负如何,只要表现得积极主动,有可取之处,一律有赏,并公开宣布,此战若能取胜,一定不负立功之人,封侯拜将,在所不惜。
一时间,中山军士气大涨,人人摩拳擦掌,准备与鲁肃大战。双方兵力悬殊,不少人对此战充满了信心,以为此战必胜,是立功的好机会。
趁着这个机会,刘备排兵布阵,准备迎战鲁肃。
诸将轰然应喏,踊跃请战。
刘备刚刚安排完毕,斥候送来消息,鲁肃的前锋已经出了中条山,距离虞城只有二十余里,但鲁肃并没有继续前进,他停了下来,在山下驻留,有就地扎营的意思。
刘备有点着急。如果鲁肃坚守不战,拖延时日,对他非常不利。
新上任的行军长史裴潜说,鲁肃不可能不战,他只是想稳一步,一是出于警惕,防止有埋伏,二是想休整一下,毕竟大军用两天时间翻越颠軨坂而来,体力消耗不小,仓促上阵绝非明智之举。不过他粮草运输困难,绝不会耽搁太久。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以逸待劳,趁着这个机会做好迎战的准备。
司马懿也赞同裴潜的意见。刘备觉得有理,命令各部做好隐蔽,连斥候都尽量控制,以免打草惊蛇,被鲁肃发现破绽。
……
鲁肃、辛毗并肩站在地图上,不约而同的转过头,会心一笑。
“真巧啊,在这里决战,是个好兆头。”
“是啊,刘备真会挑地方,居然在虞城迎接我们。”辛毗一手背在身后,一手抚着颌下短须。“虞舜凤举于河东,避丹朱于吴会,如今我们又杀回来了,刘备在这里迎接我们,简直就是命中注定。”
坐在张辽身边的吕小环不明其意,歪着身子,低声问张辽辛毗在说什么。又是虞舜,又是丹朱的,是在讲古吗?张辽有点尴尬,其实他也是半懂不懂,只是跟着笑而已。
庞德见了,主动说道:“军师,你给我们讲讲这虞舜和丹朱的故事吧,总听人说,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也不清楚。”
辛毗一看,哑然失笑。他只顾着和鲁肃聊天,忘了这些人都是半文盲了。在座诸将中,只有蒋钦稍微读过一些书,其他人的文化局限于能读公文而已,对古史典故并不熟悉。
“你们听说过舜帝的故事吗?”
“听说过一些,不太清楚。”庞德说道。他到了江东之后,的确听人说过舜避丹朱的故事,也知道是暗指孙策与朝廷的关系,但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同样一知半解。
张辽等人也连连点头。
辛毗见状,便把舜帝的故事大致说了一遍,舜帝生于诸冯,受尧禅让后,就在河东立都,具体来说就是蒲坂,如今的虞城就是古虞国,是舜子商均的封国,也是舜帝的直系后裔,所以说河东是虞舜的凤举之地。孙策以浴火凤凰为号,和虞舜一脉相承,如今又回到虞舜的凤举之地作战,自然是吉兆。刘备号称刘汉宗室,可是连真正的天子刘协都不是对手,他又能如何?所以的努力都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众人听了,哈哈大笑,吕小环笑得最大声,搞得张辽、高顺哭笑不得,心里却有些温暖。当年在吕布无子,只有吕小环一个女儿,一直当儿子养,很小的时候就混迹军营,诸将都疼她,吕小环也因此养成了这般粗放如男儿的性格。好在她是袁耀的夫人,又是吴王亲自安排参战的,否则就算鲁肃、辛毗宽容,也不会容她这般放肆。
尽管如此,张辽还是咳嗽了一声,示意吕小环注意一点场合。吕小环反应过来,哦哦了几声,连忙闭上嘴巴。
说完了故事,辛毗讲解作战计划。
这两天,他派出不少斥候到周边打听,基本可以确定安邑无恙,吕蒙没有任何危险。虞城周围虽然没有直接发现伏兵,却发现了不少疑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过于安静,路上基本看不到人。虞城虽是小城,连县都算不上,却也是有近千户的乡,怎么可能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这只可能有一个原因,附近藏有大军,为了避免走漏消息,百姓都被禁足了。
斥候们没费多少时间,就基本确定了伏兵地点的范围,收集到的情报汇总到中军后,辛毗麾下的参军进行审核,去除了几个可能性不大的地点后,剩下的可疑地点只有两个,就在虞城附近的山里。
客地作战,辛毗手里没有详细的地形图,对这两个地点的具体地形都不熟悉,无法拟定详细的作战方案。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既然刘备选择在这里伏击,自然是因为这里的地形对他有利。所以他决定反客为主,再等一等,等到刘备丧失耐心,主动出击。
劝降崔瑜过于顺利,辛毗便怀疑这里面有鬼,只是没有声张,能兵不血刃的渡过黄河,拿下大阳,这种好处不要白不要。刘备想诱他们入伏,不惜放弃大阳,说明刘备已经急了,迫不及待的要决战。越是如此,越是不能让刘备如意,在心理上刺激刘备,进一步掌握主动权,争取一击成功,彻底解决这个丧家之犬。
当然,想和刘备比耐心,首先要解决后勤问题。大阳存粮有限,如果全部从大河以南运来,再翻越颠軨坂,这个代价太大了,最好能就地筹粮。
第2306章 诈降很麻烦
就地征集粮食是行军作战的惯例。虞城虽在中条山北,却属大阳县,如今大阳县已经入手,在虞城征粮不仅合情合理,而且天经地义。
崔瑜投降,名义上还是大阳长,所以这个任务自然而然的交给了崔瑜。鲁肃要求他在全县境内发布公告,为大军征集粮草。鉴于吴王圣明,爱惜百姓,这次征集粮草按照吴国的政策来,并非无偿缴纳,可以抵充今年的税赋,缴纳数量多的还可以减免徭役,甚至减免三年内的赋税。总而言之,缴得越多越好。
崔瑜就在席中。刚刚听到辛毗讲虞城故事的时候,他还很轻松,跟着笑了几声,同时不忘鄙视一下这些武夫孤陋寡闻,连这么浅显的故事都听得津津有味,又暗嘲辛毗只会自欺欺人,用虞舜的故事附会孙策,鼓舞士气,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现在听到辛毗这个建议,顿时傻了眼。
诈降果然是个麻烦事,有些事想躲都躲不掉。这件事的确是他的份内职责,如果他拒绝,鲁肃、辛毗肯定会起疑。可若是不拒绝,同样可能让刘备的计划落空。鲁肃有了粮,就能继续等待,而刘备却是等不起的。他当然可以阳奉阴违,以百姓不愿缴纳为由拖延,可是吴国的征粮制度如此优惠,不可能所有的百姓都不愿意,说不定真会出现踊跃献粮的局面。
即使处在敌对立场,崔瑜也不得不说这是仁政。从古至今,没有哪一个君主作战时征集粮草会对百姓这么客气的。
“明廷,有问题吗?”辛毗笑眯眯地说道。
崔瑜连忙拱手。“问题倒是没有,只是大阳在月余内几次易手,掾吏们惊魂未定,只怕办事不力。”
“无妨。”鲁肃淡淡地说道:“明廷出令后,我再出一纸告示,通报全县,不,全郡各县的官吏,让他们安心做事,有功必赏,功高者可立刻进入我大吴的考核。”鲁肃顿了顿,又道:“大阳首先归诚,理应有赏,只要把这件事办妥了,相关人员皆可官升一级。”
崔瑜吃了一惊,忽然间有些犹豫。条件这么好,要不我就真的投降吧,何必搞得这么提心吊胆的?可是这么做也是有风险的,一来他的家人还在河内,二来刘备如果把真相揭露出来,鲁肃很可能会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