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都市生活>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1028章 要有礼有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028章 要有礼有节

  第1028章 要有礼有节
  如果真有这种材料,那用在内衬上是再好不过!
  往壳子的方向绝热,往尾部的方向导热,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降低壳体温度,而且还能把一部分热量及时带走!
  这东西简直天生就是为固体火箭发动机准备的,万万没想到,高总工还有这本事。
  “真的?那你赶快问问!”碳研院院长对高振东的本事,那是相当佩服的,听闻他还知道这玩意,连忙叫段工去核实。
  会议室就有电话,而且其中一台是保密线路,段工抄起电话就打。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段工想起以前给高振东打电话被拔线的日子,还有些怀念。
  “高总工,我老段啊。”
  这年头点还没有来电显示功能,高振东一听,哟,稀客啊。东西是年年收到,人却是有日子没见了。
  “你好你好,段工,稀客啊。”
  看着在一旁都快着急上火的大漠的同志,老段也顾不上扯淡了,连忙把自己来电的原因告诉了高振东。
  高振东一听,原来是这事儿啊,好说好说。
  “嗯,的确有一种石墨是这样的,热解石墨。这种石墨除了有普通石墨的性能之外,其一些特性的确是各向异性的。”
  听见高振东这么说,这边的同志都兴奋起来。
  “那这种石墨要怎么获得?”到了这一步,这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
  高振东倒是知道有好几种办法可以获得热解石墨,但是只有其中一种,是应该有眉目的。
  “可以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获得,这是一种办法。”
  “化学气相沉积法?这是什么方法?”对于碳研院来说,这种方法有些陌生,以前他们整石墨都是焙烧什么的。
  “这样,我知道海河市的1761研究所俞允成同志在研究这种方法,你们可以和他交流一下。”
  俞允成自从和高振东一起搞了硅单晶和碲汞镉晶体之后,就开始研究cvd法制取材料的研究,这才将单晶硅和多晶硅太阳能板的工作推荐了唐少辉过来完成。
  高振东不知道他的研究怎么样了,但是时间已经这么久,想来是有一定的成果的,至少比碳研院这边从零开始要来得好。
  听了高振东的话,这边的同志很是高兴,可算是找到路子了!
  对着高振东好一通感谢之后,老段那边一放下电话,碳研院的院长就对搞固发的同志道:“这样,这件事情,我们和1761所那边沟通,合作尽量把它完成。”
  具体的细节,就不需要大漠的同志们再精力跟进,他们只要提出相关的参数要求就好,碳研院这边尽量完成。
  对于他的安排,搞导弹固发的同志欣然接受,这件事情交给碳研院的同志,没什么不放心的。
  ——
  中礁群岛,一个靠西的礁盘上,刚修起不久的钢筋混凝土高脚屋里,几名战士正在各司其职。
  也许不该叫高脚屋,实际上,这里一开始部署,就是修的钢筋混凝土营房,虽然小点,但是结实程度和舒适性都比这些战士从来没听过的高脚屋要强得多。
  也许高脚屋这种体现了一代守岛战士吃苦耐劳精神的特殊建筑,将永远只存在于高振东上辈子的记忆里。
  这种东西还是只有高振东知道比较好,太苦了。
  负责设计守岛建筑的同志还是下了大心思,了大价钱的,此时一位战士正在从录像机里往外取录像带,这东西虽然主要是往外卖,但是我们还是给这些守岛的战士们配上了,至少能听个响,看看动静。
  说起来很简单,好像是普通人根本不在意的事情,但是对于守岛战士来说,意义却完全不同。
  在这方面都舍得下本,在别的方面就更不用说了,现在另外一名战士在操作的,就是一台热像仪。
  用海装局的同志原话说就是:“陆军那么多坦克,新式坦克上一辆一台,我这儿才几个岛几个礁?能得了几个钱?安排,都给我安排!”
  事实证明,本来就擅长夜战的我们,在掌握了夜战的最先进装备之后,能更上一层楼。
  实际上,战斗力和装备有关系,但并非决定性的,能打好夜战,靠的还是训练、纪律和忘我牺牲。
  而当先进装备和严格训练结合到一起,那事儿大了的就是敌人了。
  “班长,你来看,这是啥东西?没听说有友邻部队要来啊。”
  虽然岛上只有六个人,但是这里还是一个班的建制,这在后来,被称为“守礁班”,编制一个班,但是营房基本上只能住6个人。
  此时外面的海上,一片漆黑,虽然风浪不大,但是“哗啦啦”的海浪声依然掩盖了一切。
  单凭肉眼望去,漆黑的大海和伸手不见五指的夜空,将一切都沉入了黑暗。
  可以这么说,想要靠肉眼发现海上的动静,几乎不可能。
  但是,我们的战士依靠的,可不止是肉眼那么简单。
  营房顶上一个圆滚滚可以四面巡视的半球,成为他们在漆黑夜色中最闪亮的眼睛。
  这个小小的热像仪背后,是碲汞镉晶体,是太阳能板,是镍氢电池,是光学系统,是线缆,是机械……
  瓦良格在大毛子那里不可能重生,是这小小热像仪背后的一切在几十年后的放大。
  班长闻言过去一看,黑白分明的屏幕上,两条小艇正在水面上浮沉,看起来一共有十多个人,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他们身上的枪支。
  他马上就皱起了眉头,就算是海军侦察兵那帮疯子,训练摸哨也不会训练到这个地方来。
  一是太远了,二是太容易误会。就算是要练,也绝不会不打招呼就来。
  “把人都叫醒!准备战斗!悄悄的!”他马上拍了一下旁边床位上的同志。
  但是他并没有改变营房里的灯光,发现情况之前是什么样子,就依然保持了什么样子。
  旁边床位上的同志被摇醒,悄悄的起身,把同志们一个个的摇醒。
  房顶上现在并没有同志,晚上什么都看不见,顶上站个人没有任何意义,远远不如在房间里操作热像仪来得方便和清晰,白天站人,是为了省电。
  高振东给水利系统提出的太阳能供电设备连续阴雨天工作时间极为严苛,高达45天,海装那边的同志在设计礁盘营房的时候,参考了这一标准,对小小的营房带来了极大的供电压力,能省点电还是省一点。
  同志们被叫醒之后,并没有惊慌,反而充满了兴奋。
  虽然设计营房的同志们已经尽量安排了娱乐放松的设备和节目,录像机、收音机、游戏机,这后世被戏称为“守边三神器”的三件宝贝虽然都配备了,但是同志们还是渴望来点儿新鲜的。
  如果还能顺便立个功,那就更妙!
  两名同志转身就冲向了武器库,那儿有赤剑-61!
  同志们暂时没有考虑动用房顶的双25炮,一是还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敌人,二是那东西可能会有些动静,吓着人可就不好了。
  不是怕吓坏,是怕吓跑。
  说实话,就船上那十几号人,别看自己这边只有6个人,真要打起来,同志们还真没放在眼里。
  这就是自信,曾经面对哪怕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依然经年累月的胜利带来的自信。
  班长拿起电台话筒,开始联系上级。
  他要确认这东西到底是不是自己人。
  几分钟之后,电台话筒里传来了上级的通报。
  “……已经明确,你部周围,并无友邻部队。可自行处置,注意有礼有节……”
  这个“有礼有节”,就很灵性。
  班长很是兴奋,礼节嘛,我懂!我们从来都是讲礼貌的,从两千年前大汉使节开始就是这样,放二十年的羊都毫无怨言的那种,礼貌得一批!
  他把电台调到了国际海事公共频道,开始喊话。
  大意是不明船只,你们已经进入了我们的领海,请立刻表明身份,并退出我方领海,否则我方保持开展一切后续行动的权利。
  唯一的问题是,他那个既能叫吊毛也能喊靓仔的口音不太好懂,而且他大约是忘记一件事,电台上的“信道加密”指示灯,依然闪烁着光芒。装备太先进也不好,一开始总是不太能完全掌握全部功能。
  此时对于领海的界定,实际上是比较模糊的,12海里在这个时候还不完全是共识,对于在国际上无法选中的我们,更是没有定论。但是我们在58年宣布我们认可领海宽度是12海里。
  而热像仪里的那两条船的距离只有几公里,连12海里的一半都不到。
  在热像仪的画面里,两条小艇依然在向着这个礁盘冲击。
  班长喊了几次话无果,他再次叫通了上级:“我们喊过话了,对方依然在向礁盘高速突进。画面里很明显能看见武器装备。”
  上级几乎没有任何犹豫,仿佛一切在预案中早有定论一般。
  “如果对方进入到危险距离就打!”没有“酌情处置”这类含糊的话,意思非常明确,过来就打!
  此时,上上下下所有的同志,依然不清楚对方是什么人。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