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血淋淋的答复
钵逻密是吐蕃在小勃律的总督。他的地位很尴尬,东方,青海湖一线,吐蕃主力正与大唐酣战,赞普的注意力几乎都被东线的战事所吸引,无暇西顾。失去连云堡,小勃律无险可守,钵逻密一再要求增加兵力,可赞普没有同意,吐蕃两线作战,兵力实在捉衿见肘。
因地形闭塞,消息延迟的缘故,吐蕃人尚未得知他们的盟友、突骑施人已经没落的噩耗,对于西线战事,赞普还在寄望苏禄汗牵制住宁远和安西军,所以,他对稳守小勃律抱有先入为主的落后心态。
连云堡虽然失守,但种种迹象显示,宁远军派来的只是小部分精锐,孽多城占而不能守,掳了国君匆匆而去。由此判断,宁远军还没有作好对小勃律开战的准备,否则,去年他们早就收获了胜果,不必等到以后。
赞普的认识是钵逻密的无奈和悲哀,小勃律境内,他的军队本有一万六千人,可惜的是连云堡先后吞噬了他的六千名士兵,还有五千人驻坦驹岭山麓,两千守孽多城,剩下的三千刚出发去印度河下游个失密等国征兵和勒索粮食。
接到宁远大军越过坦驹岭时,钵逻密还很淡定,他视察过坦驹岭,知道下山之路艰险困难,五千守卒防御可挡十万大军。然而,用不了多久,溃兵带来了让他不敢置信,几乎晕倒的消息:宁远铁骑攻破了防线,正在尾随而来。
钵逻密的思想在逃跑与死守之间挣扎,他心里很清楚,守,肯定是守不住,逃,他又无勇气面对赞普的怒火。
犹豫是兵家大忌,钵逻密错过了最佳的逃亡时机。兵贵神速,李怀唐不给吐蕃人多哪怕一刻的思考时间,亲率他的亲兵将军骑轻装上阵,昼夜不停奔向孽多城。李怀唐没有在孽多城城下停留,而是绕城而过,继续朝东北方向前进。钵逻密站在城头上,当下便明白对手的意图,孽多河河谷上游架设有一条藤桥通往吐蕃,平时藤桥由吐蕃军控制把守,为了加强小勃律境内的驻军兵力,他抽调了大部份士兵过来,如果这个时候被对手袭取毁掉,那么援军至少得一年后才能到达!在天险上修桥的困难超乎想像。
李怀唐体会不到钵逻密的绝望心情,在坏掉通往吐蕃的藤条之前,他的感觉不轻松。虽说吐蕃人两线作战,可关于吐蕃人的情报他也是两眼一抹黑,万一吐蕃人不按常理出牌,放弃动线转而保西线,他的麻烦就大了。
运气再次站在李怀唐这边,黄昏前,他赶到目的地。
孽多河上游地势险峻,奔腾的河流将崇山劈开,左右山崖相距百步,一条看似随时会断的藤桥孤独地横架在之间。在小勃律这边只有数顶毛毡,驻守有数十名吐蕃士兵把守,另一端云雾重重无法看清。
钵逻密来不及通知守桥士兵,敌人已经杀入境内!可怜的吐蕃士兵死不瞑目,尽管他们发现了来敌并逃生,却已然太迟,藤桥摇摇晃晃无法快速通过,走到一半,追兵已至。敌将喝止了麾下士兵使用弓箭射杀他们的举动,却不是出于仁慈,在他们惊恐而绝望的目光中,敌将挥刀悠哉游哉地将藤索一根根砍断……
封杀了吐蕃人的援军来路,李怀唐松了一口气,小勃律之战到此胜负已定,孽多城的吐蕃人成了瓮中之鳖,他想怎么抓就怎么抓。
孽多城全城居民战战栗栗渡过了一个不安之夜,不管是城外的什么宁远大唐联军,抑或是占据城内的吐蕃人,疯狂之时都有可能对他们乱杀一气,尤其是吐蕃人,绝望之际的举动难以用常人心态衡量之。
劝降书乘着羽箭飞上了城头,送到了钵逻密的手上。
王宫内,气氛压抑。决定着小勃律命运的将军们都击中在此。
拿着劝降书,钵逻密相当平静,神色正常。众将还在等着他的决断,结果只听他问:“我愿降之,你们认为如何?”
“不行!”一名吐蕃将领跳出,“主帅别被他们骗了,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即使侥幸活命也得为奴生不如死!”
“嗯,你们怎么看?”钵逻密不置可否,转向其余将领,他的眼神主要在小勃律的将领上游移。
“这个,”一名小勃律将军迟疑了一会,终究发表了看法,“我认为天朝,哦,不不,是大唐人,他们应该会守信用的,只要我们放下武器,想必能和平解决此事。”
“对对对,敌人势大,我们不宜死拼,不妨委曲求全,等他们走了我们再起事。”另一名小勃律将军慌不迭地附和着。难得吐蕃主将建议投降,他乐得顺水推舟,不然的话,被哪个一根筋的吐蕃人破坏了拉着所有人一起死战就划不来了,他们才没有为大吐蕃战死的觉悟。
“很好!”钵逻密冷笑,露出了杀机,“来人,将他们俩砍了!”
“不不,”两名小勃律将军慌忙争辩,“主帅明鉴,我们是忠于大吐蕃的啊!”
钵逻密道:“这个我自然知道,你们的身躯忠于大吐蕃,脑袋忠于大唐,所以,我不得不让他们分家,让你们如愿以偿!”
听令而来的吐蕃卫士不由分说,残忍地将两名小勃律将军当场格杀,并砍下脑袋。全场顿时陷入了可怕的死寂,隐隐之间,惨叫声似乎在回荡。
“有敢言降者此为下场!”钵逻密指着躺在血泊中的两具无头尸冷冷地说道。
鸡被杀了,猴子们当然害怕。虽然小勃律人知道钵逻密要拉着他们陪葬,但是惧于他的屠刀,无人敢出声,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
对于李怀唐的劝降书,两颗扔到城下的血淋淋头颅和城头上严阵以待的守军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敌人的强硬态度没有让宁远铁骑的将士们失望,他们爆发出一声欢呼。战斗,意味着功勋,意味着奖赏!孽多城不高,可战之兵不多,争抢战功更待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