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极品的美满生活 第77节
俗话说,死猪不怕开水烫,周家一大家子又没有穷到饿死,真说她有什么错也不至于,周念夏这幅样子渐渐的也而没人上前来装模作样,周念夏心里才舒坦。
只是面对同为下人的丫鬟仆妇们,周念夏可以怼回去,面对作为主子的大小姐,周念夏就不能这么简单粗暴了,反而是上演了一出苦情戏,直将自己讲的比那地里的小黄花菜还可怜,听得大小姐眼泪汪汪,直气世界上怎么还有这样不慈的父母。
被教养着长大的大小姐自然不会知道,她这已经是贫苦人家女孩比较好的遭遇了,还有不知道多少被随意配了人、被卖去勾栏院,凄凄惨惨一世呢。
周念夏的说辞很讲究了一些技巧,七分真三分假,偏偏这三分假全都是人的主观印象,便是直接去证实也不会被拆穿,这就是周念夏的聪明之处了。
第141章 养女篇6
不得不说, 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 为人奴仆确实不符合三观, 毕竟现代人自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人人平等、民主自由, 可是若是在不危及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 这也不过就是一份格外苛刻的工作而已,还是一份待遇丰厚的铁饭碗,包终生的那种。
铁饭碗是指只要不犯大错, 这份工作就能从几岁做到老, 做得好的主子看重还能被主子荣养,丰厚是指除了不少的月银外还有数量可观的额外收入,合法合理的那种, 只是这些所得都是与是否得主子看重相关的,也就是起本身对主子的用处, 不论是取悦主子的能力还是对主子的实用价值。
只是这一点也直接关系到周念夏以后的发展方向。
曾经也做过一个领导、好歹管理过公司一阵子, 对于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下属也心里门儿清,一种是能给自己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的、另一种就是会溜须拍马逗自己开心的, 很多时候, 后者比起前者都更为得心意,可是后者可以有无数会说话的人顶替, 前者却是实打实的能力。
周念夏毫无疑问选择了前者, 因为她从来不是一个爱奉承人的, 说不来那些好听话,还是老老实实选择一个实用技能来比较好,周念夏年纪小正是学东西的时候, 这时候也不像一般这个年纪的小孩子一般耐不下心,因而在嚒嚒们教导时,总是格外得几分看重与用心。
不过暂时周念夏也没有想好自己需要专精哪方面,所幸嚒嚒们教的都是些基础的,周念夏便都看着学点儿,等以后都熟悉了才有方向做选择,这一件事不必太过着急。
周念夏更关心的是原剧情之后的发展以及她自己可能的道路。
原剧情里,三年后杨家孝期已满,其他人都包袱款款利索回了京城,只有大小姐因为要留在杨家老宅这里陪伴着杨老夫人,一直在这镇上呆到了及笄,才去了京城与未婚夫求婚。
原主妄图勾.引男主就是在男主前来镇上探望养老夫人顺便见见自己未婚妻的时候,原主失败之后,就被打发回家了,而女主去了京城成婚后便一直留在了京城,原本一直留在镇上不愿去再回到京城的杨老夫人因为舍不得孙女儿,最终还是回到了京城,成为京城里儿孙孝顺的一桩美谈。
整本书里,女主一直都是一个十分聪慧善良的女子,并没有如很多后宅女子一般阴狠,这也是周念夏愿意为她效劳的原因,否则不如过几年想个办法出府另过呢。
现在原主不在了,周念夏自己自然不至于上赶着当小三,所以如无意外,周念夏会在大小姐嫁人时候一起去往京城,继续当丫鬟的日子,过个几年言明自己终身不嫁的意愿,想必这一生也就稳了。
至于自己的未来,周念夏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只要努力做好自己当前的工作,凭借女主的运气,以后可能会有点小挫折,却应当不会有什么大的磨难,在进来这个世界之后,周念夏就分析过了,这个女主可不是一个会带累身边人的,反而女主光环笼罩之下周围真心相待的人都会因此得福。
故而目前对于周念夏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周家那一摊子事。
————-
周家一直都是土里刨食的,除了土地里的收成也没有其他的收益了,今年周父又是生了重病,虽说因为得了卖了周念夏的钱没有卖了家里的地,可是也因此耽误了家里田地的播种,又是一笔银钱支出,周念夏大概能估摸出来,周家就是还剩下来银钱,也没有多少了。
如今过去几个月,周家想必日子又紧张起来,这才一直惦记着周念夏这块儿的钱财,周念夏虽说因为心里不舒坦拒了几次上门求财,可也知道不是长久之计,总归自己要在这镇上呆上十来年,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时日久了就是杨大小姐不介意,杨家长辈也未必会要这么一个心狠的丫鬟留在自家姑娘面前。
只是叫周念夏白给银钱养活这周家,周念夏打从心里不愿意,容易养大周家人的惰性不说,还容易给周家人能对她予取予求的印象,实在不利于她以后的生活。
想要彻底摆脱周家这个可能的大麻烦,周念夏想着还是看看能不能引导下往好的方向走,周家自己上进了能养活一家人,她这里再硬气一点,想来也不会一直来撞自己这个硬板子。
这么想着,周念夏便开始思考古代有什么能够传家的技艺。
周念夏第一反应还是自己会的,在现代周念夏也是会一些制造手工皂、精油的经验,这种产品在资源稀缺的古代想必会很畅销,可是也是因此,在古代这个阶级分明的等级社会制度下,这种一般都是大户权贵人家的专享,普通人家是不可能知道方子的。
换言之,以周念夏的身份是不可能知道这样的方子的,更无法解释方子的来源,就是周家勉强能解释,可也不一定能保住方子,这是他们“农”的身份的天然劣势。
古代虽说士农工商,可是很多时候广大的农民才是日子过得最苦的,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因而,周念夏无奈将自己脑海里的方子一一排除,最后竟然没有想出什么好主意来。
现代化的路子走不通,周念夏就从这古代的传统手艺着手,还要不能太突出、太能挣钱的,否则招人眼反倒容易招来祸患,另一个小心思,她也并不想周家过分有钱,就当她的小小报复吧。
自己想不出来个什么,周念夏于是决定花点小钱向府内的人请教一番,根深蒂固的古代人总要知道的更多,也不乏一些家里有有手艺的男人赖以生存的。
自进府来一直只花银子在自己身上的周念夏竟然破天荒的花钱请人打探消息,在杨府的底层下人之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大家都知道了这姑娘小小年纪都知道为家里的生计着想了,也实在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这一举动一扫之前周念夏不给家里父母钱财的流言,府里下人间的口风转得无比之快,仿佛一眨眼间,周念夏就成了一个孝顺有礼的孩子,之前的不直接给钱财也被扭曲成了有远见、深谋远虑的象征,不是有句话叫什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嘛,想必就是这个意思。
面对这样的发展,周念夏始料未及却乐见其成,若不是情非得已,又有谁愿意真的背着心狠、不孝父母的恶名,一辈子活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呢?
————-
许是花了银钱的原因,周念夏很快就打听出了不少消息,古代常有的技艺不过就是些手工活计,像木匠、铁匠、花匠、建筑、雕刻等等,其中有的常见、、也有的不常见。
周念夏仔细斟酌了两天,还是选定了木匠这个技艺,相对来说这个更为常见,在树木茂盛的古代树木不过随手可取,而且学习的难度也比较低,如此也可更易传给后人。
古代虽说士农工商,工还在农的后面,可是事情不是这样算的。因为不管古代还是现代,有钱的才是老大,古代商人地位低贱、商人之子甚至不能参加科举,不过朝廷重农抑商罢了。
人分等级不过适应大环境,都是人为区分开的,实际上又那里有高低贵贱之分呢,殊不见,现代垃圾分类盛行的时候,垃圾处理都能成为高大上的职业,可见有需求、有市场才是上上选,在周念夏看来,木匠恰恰就是现在的她的最佳选择。
打听消息花费了些银钱,可周念夏的月银不低、加上还有小姐偶尔的赏赐,周念夏还是颇有点钱财的,于是又托了下相熟的小姐妹帮忙打听下,镇上可有哪位木匠愿意招徒弟的,她打算花钱请人给自家弟弟做师父,好歹学门手艺,以后能养家糊口。
这小姐妹就是在院子里洒扫的,叫玉儿,玉儿虽然自己的差事不显眼,可是到底家生子,家中姐姐嫁的还是杨府一个小管事,有那么几分权利,平日里行动也比较自由。家生子的院落在杨府后面,有一各通往外面的小角门,进出很是方便,消息也较为零通。
杨府的家生子在杨府内不一定显眼,可是一出了这杨家门,那就是一般百姓需要巴结的存在,别的不说,光是府里采购上帮忙说上两句话也是不少进项呢。
因此,小玉儿一家在镇上也是有那么点小面子的,周念夏塞了足足半两银子,托小玉儿回家帮自己问问,寻摸个可靠的师傅。
小玉儿也没有辜负周念夏的这份钱财和信任,不过几天就有了合适的木匠师傅人选。
这老师傅是一个手艺相当不错的,只是年轻时候一直想着把手艺传给自家儿子,结果一连生了三个女儿,这才生了一个儿子,可宝贵着呢,家里哪里舍得让他跟着学又苦又脏的木匠活,最后硬被送去了学堂读书,说是成绩还不错,这不,一下子木匠手艺没有人继承,便想着收两个徒弟,也是想着给家里填个劳力。
周念夏别的不管,只要这师傅是一个有本事的,不白费她花出去的银子就成。
一切安排妥当,只欠东风,周念夏又想起了周家的现状,按说现在家里一个妹妹,两个弟弟,还有周母刚生下来的一个不知是男是女,显然,学技艺的人选就在两个弟弟中间,只是弟弟们都有些小,她也没有特别的倾向,周念夏不知选谁是好,不过谁学对于周念夏而言也没有多少区别,总归她都不指望他们回报。
决定下来,距离实施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周念夏也不着急,只静静等着周母上门。
不过,这一次过了一个多月,周母才再次上门,周念夏猜测周母这是生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好像都是这样,越穷越生得多,从来不担心能不能养得活这么多孩子。
古代呢生得多了养不活就卖了,还说为孩子好,现代呢则是送给别人家养,也说是为孩子好,其实哪里有这样的好呢
又有几个孩子愿意被亲身父母送走的?
周念夏只能期待这孩子是一个男孩,好歹能在家里长大、也少受点苦,不然以周家现在的拮据情况,还不知道要做出些什么事情,总归又是一场悲剧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竹里:听家里大人说,90年代的时候还有很多人家生了女孩的,自家养不活就随意扔在别人家门口,看着那人家听见婴儿哭声出来把孩子抱回去,才会离开。对于这些父母而言,为自己的女儿找一户能养得起她们的人家,就是他们为人父母最大的仁慈了吧。
也不知道是该哀叹他们的不幸,还是感叹他们的心狠。
第142章 养女篇7
周母这次上门的时候, 整个人都丰腴了不少, 看着起色也好了不少,周念夏便知道,这肯定是生了一个儿子, 因为这时候,成了女孩儿的是罪臣,只有生了男孩的是功臣、才能享受生育后的优待。
周念夏那一丝丝的担忧总算放下来了。
不过每一次周母来都没有好事。这次依旧不例外。
很显然, 家里又多了一张口, 收入却没有增加, 于是原本就拮据的日子更为困难,都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周念夏并不同情他们,因为她自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并且已经为这一家人贡献了最大的一份力量,卖掉了自己的人身权。
这份失去绝对是惨烈而悲痛的, 哪怕在来到周母之后, 物质条件也不错,可这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至于她失去的足以令周念夏铭记终生,由此, 也会记恨周家所有人一辈子。
现在所想的帮忙, 只不过为自己减轻点儿负担罢了,周母想在她这儿打亲情牌是打不通的,她不吃软这一套。
面对周母泪眼婆娑的恳切话语, 周念夏沉默,并不是被感动说服,而是一股无名怒火,凭什么,到底是凭什么么能让他们自以为是地掌控自己的所有,在卖了自己后仍然能够任他们予取予求呢?
周念夏不明白,在现代不管是自己的父母、还是社会规则,都告诉周念夏“父慈子孝”才是常态,所以现在这种以家人、以父母之名行掠夺、绑架之事的行径,周念夏格外不能接受。
这一生气,原本顾念周家两个男孩年纪还小的顾虑也被抛到了脑后。
周念夏现在6岁,只不过因为她是捡来的,其实底下的二妹只不过比她小一岁,而大弟比她小一岁半,二弟比她小两岁半,两个男孩的虚岁分别也是五岁和四岁的,在乡下也是能干活的年纪了,虽然那老师傅是想着找一个劳力,可想来还是银子最具有吸引力。
想通了关窍,周念夏也就不再顾忌,依旧是冷冷的神色,看向周母的目光不带一丝温度,周母还在兀自说着自己的活,却不自禁打了一个寒颤,这才停下了不间断的唠叨。
其实家里孩子闹腾、地里收成不好、周父身体素质变弱了,这些又与已经被卖出去的她有何相关呢,说句心狠的话,再困难他们的二女儿不都还在家好好养着嘛?
可见,亲身的卖起来还是有点心理负担的,不像捡来的,想卖就卖,一副理所应当的姿态。
周念夏对这些父母的行为不解,她接受的是现代化的教育,父母尚且不能决定子女的婚姻,更何况人身买卖权利了。
其实周母对这个女儿的行为同样不理解。
在周母看来,在家辛苦养大的女儿,不过因为家里实在困难,才将其卖了出去,即使这样那也是自家的女儿呀,像她娘家杏花村里,不也有家里将其卖了的女孩吗,到了主家之后不还是老老实实的赚钱给家里花用,哪里有自家女儿这样小气吝啬、自私自利的?
暗地里,周母也只能和周父嘀咕一声,不是亲生的到底不一样,当然这话到了周念夏面前却是不会说出来的,毕竟还指望着她给钱呢。
周念夏多次拒绝,被周父周母看作是小孩子家的一时意气,过一段时间或者稍微哄哄也就好了,哪里知道周念夏的一系列行为是身为一个有自主意识的成年人的选择,那就是与过去告别、过自己的生活。
这会儿,周母还对周念夏抱着希望,周念夏却早已不对周家有任何期待了。
直直开口打断周母的话,“我给找了一份木匠的学徒,你要愿意的话,下次就把二弟送过来,我让人带他过去,不愿意就算了。”
语毕,也不等周母反应,径直转身回去了,留下周母一个人似乎还未反应过来,有点呆愣愣的样子,就这么让周念夏走远了。
周母方才回过神来,一时之间不知道是该把女儿再喊回来,还是再次一无所获地回去,说起来也是丢脸,自己养大的女儿,却这么心狠。
周念夏自然无需顾忌周母的反应,在她给出选择的那一刻,就代表着周家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什么也得不到,二就是听她的送一个去当木匠学徒,好歹也算从她身上拔出那么一点好处不是。
周母听着门内婆子的嬉笑,有些想反驳,最终还是讪讪的离开了,这群人都是杨家的仆人,可不是她这么个小老百姓能得罪的。
————-
回村的路遥远而崎岖,周母走的腿都酸了,心里越发委屈,自己这是造的什么孽啊,养了这么个不顾家人的女儿,又白跑一趟,什么都没有捞到。
想着周念夏的那个提议,周母难免有点心动,可是一想到大儿子还那么小,木匠又是一个累活,心里便满是不舍,可是不送去又能怎么样,好歹人送过去了还能省一份吃喝呢。
想到这,周母想想家里的情况,又想起自家女儿身上的穿戴,真是人比人气死人,早知道就把自己的亲女儿送过去了,自己女儿自己知道,可不会跟着这丫头一样记仇没良心。
一路越想越气,回到家里,周母气呼呼的回到屋里,看着床上呜呜大哭的孩子和守在旁边的二女儿,又是一阵心烦。
可是没办法,刚生下来的小儿子,这肯定是饿了,一看,还尿了,任劳任怨的给换了尿布、喂了奶,又使唤唯一的女儿出去洗尿布,周母这才舒坦下来,躺在床上思索今天的事情。
天色已经不早,过了一会,在地里忙活回来的周父也回来了,周母这休息是休息不成了。
往常一般用过粗糙的晚饭,周母和周父在屋子里说话,周父都不用多想就知道自家这婆娘又是徒劳无功。
比起自家愤懑不平的婆娘,周父反而更清醒,在周母去了几次之后回来的抱怨,周父就知道这个女儿是怨上了他们,可是有什么办法呢,他们缺钱,也没有更多时间来重新经营这场感情,也就只能这番了。
所以这下,周父听到周母对这一躺的讲述,还是有点惊喜。
他们就是一般的乡下人家,也没有门路认识什么有技艺的师傅,现在自家这女儿可谓是提供了一条新的路,指不定以后还能成为传家的手艺呢。
周父比周母想的要深远些,虽说自己大儿子也才不到五岁,可是过几个月也就差不多了,这么大的男孩,在村里也该开始做些活计了,现在送去做学徒也不算小了,他可是听说过,一般学手艺都要出去学个十来年,等学成出师,正好回来自己另起炉灶、也娶妻生子。
周父想的美滋滋,和周母这么一说,周母也顿时被说服了,最重要的是家里实在供不起这么多人吃喝了,孩子小就小了点吧,也是没办法的事。
这一想通,周母心情就舒坦了,瞬间睡意袭来睡了个好觉,只剩下周父睁着眼,想着这一件事情到底能有多少好处,家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翌日,睡得精神饱满的周母和十分困倦的周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家子用过粗粮熬成的粥,周父难得没着急下地,而是将大儿子喊到身边来,“大郎,你大姐给你找了一个学徒的手艺,过个半年就送你去,你可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