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

  第23章 计划
  萧禹又哪里是无意间来撞上宋竹的?
  他都快哭了——见过清高的,没见过这么清高的,虽说萧传中是宋先生的学生,老师接受学生的帮助,多少都有些拉不下脸面。但萧明氏都把话说成那样了,就当是为了宋家声名着想,也别这般轻忽吧?说什么“家里也给准备了几身衣服”,颜家既然是特地要落宋家的面子,就宜阳县城里能买到的那些衣服,又或者是宋家人眼中的‘华服’,又哪里能过关呢?
  不过,人家话都已经说出去了,已无改口的余地,再纠缠下去,反而伤了感情,萧禹一来也不好再请大嫂出面,二来转念一想:即使宋家拿了银子,按她们惯常的做派,又哪能给宋竹置办出什么体面衣裳?无奈何之下,他只好另思他法——这要不是他日常居住书院,也没什么机会和宋竹接触,他给宋竹饮食里下泻药的心思都有了……
  好吧,眼看到了五月,宋家这边也没什么变化,他让胡三叔留心了半个多月,也没听说宋家有上成衣铺子里置办衣物的消息,萧禹也是无可奈何了,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宋竹去洛阳出怪露丑吧?
  得,啥也别说了,旁敲侧击地问了宋栗,知道颜娘子是初三的生日,萧禹这就给县衙送信,收拾行囊预备回洛阳去了。萧传中倒也没有阻他,反而很配合地让他找几个师兄弟一起上路,免得就只有胡三叔一人跟着,他不放心。萧禹这边转头就打蛇随棍上,让胡三叔去问了宋家,约好了一道去洛阳。只是此事并未传入宋竹耳中,她并不知道而已。
  萧禹这边,他是知道宋家几兄弟都要读书的,本还以为宋竹要单身过去,还想着找个机会和她说说,把洛阳的风气告诉她知道,让她也有个准备。谁知听说有宋四叔跟着,心中已经是一个咯噔了,到了城门口,又听说颜家人也和他们一块走,他是恨不得立刻就催马狂奔……你说这事闹得,要是宋竹去颜家落脚,颜安邦让他也进去喝口茶,他能不去吗?到时候要惹来了提亲信,那这乐子可就大了……
  心下虽有无数计较,但事已至此,萧禹面上是分毫不露,见颜家车马还没出现,他便跳下马来,和宋四叔寒暄了几句,想着今天还有三十多里路要跑,便坐到宋家车沿上,先歇歇脚。
  宋四叔候得有些不耐,便走开去吩咐下人,想是要去颜家问问,萧禹本来还想问问他们在洛阳落脚何处的,也没来得及出口,只好目送他走开,不提防背后忽然被人戳了一下,他吓了一跳,回身去看时,却是布帘缝隙里隐约露出一张小脸,满带了猜疑地看着他。
  萧禹满心的不快,忽然都化成了笑意,见宋竹的提防都写在脸上了,心中更觉有趣,一抬手,作势又要凿她,倒是把宋粤娘吓得一缩脖子,过了一会才慢慢地又出现在帘子后头,细声问道,“你来干嘛呀?”
  萧禹道,“我和你们一道去洛阳呀——我护送你。”
  宋竹长长地嘁了一声,显然是嗤之以鼻,她怀疑地看着萧禹,仿佛怀疑他是来找她麻烦的。萧禹看了,倒不禁一笑,他抓紧时间,说道,“我和你说——”
  才刚开了口,远处便有了招呼声,宋竹就像是受惊的小动物,一下缩回了车里,萧禹也赶忙跳下车去,和颜安邦招呼过了,就张罗着招呼三家人上路。
  此时天下,出行多数都是车马,女眷乘车男人骑马,轿子还不是非常普及的交通工具,颇有些‘以人为畜’的忌讳。这三家都是宋学弟子,自然不曾冒犯,都是一色的清油车,随从有的步行,有的坐在车辕上,有的便也是骑马、骑驴跟在主家身后。反正因为有车的关系,路又不大好,快肯定是快不起来的,就是步行也跟随得很轻松。
  萧禹毕竟和颜安邦年纪相近,两人自然走到一起,边走边谈,宋四叔在前头领路,无事也和伙计们闲聊。一路都没有多的话,只是因为前阵子山洪冲坏了官道,现在路边有许多民夫在修路,一行人的速度并不很快。
  走了约十多里路,已经是日上中天,萧禹渐觉炎热,宋四叔和颜安邦也都取出斗笠戴上,他看了倒是一呆——胡三叔毕竟不是使女,没那么细心,没给他收拾出遮阳的帷帽、斗笠来。
  此时已是五月,日头有些毒了,萧禹撑着骑了一段,竟有些头晕,正是尴尬时,颜家马车那边传来了些许动静,颜安邦便策马过去,过不得多久,便是一脸苦笑地拨马回来,伸手解着自己的斗笠,“来,阿禹,我的给你戴。”
  萧禹忙道,“不必了,这如何使得?”
  颜安邦道,“无妨,我的给你,我戴书童的。”
  他这是客气,不给萧禹戴下人戴过的,萧禹却觉得颜安邦平素做人没这么体贴,只怕这也不是他的主意——他看了颜家马车一眼,虽说也有些感激,但更多的还是头皮发麻的不祥预感:看来,这颜娘子对他有意的事,已经渐渐越来越真了。
  既然如此,这斗笠他更不敢接了,萧禹眼珠一转,便道,“说实话,十哥,我都已经有些中暑了,眼下却骑不住马,你这斗笠给了我也是无用。”
  他这一说,大家倒是都为难起来了:就这么两辆车,里头也都有两个人了,萧禹要是坐车的话,谁让都不合适,难道让他一人坐一辆车,余下人等都坐在另一辆车上?那他架子也太大了吧。
  萧禹会如此说,倒是想好了解决办法,不过他还没开口,宋家马车也有动静了,宋四叔过去说了两句,便笑道,“好吧,三姐说她许久没骑马了,愿和三十四哥换。”
  宋竹年岁小,抛头露面也不打紧,何况她还戴了帷帽,此事自然也就获得解决。萧禹先下了马,见宋竹走下马车,身上还是穿的青布衣裳,不由得暗暗摇头,更觉得自己来得对了——只恨他这一番苦心,却是又无法给宋竹说明白,人情都不知去何处卖。
  这样一想,便又愿意作弄宋竹几句了,他站在马边上,等宋竹走到近前,方才悄声笑道,“粤娘妹妹,你会不会骑马呀?别和射箭时一样,上马了又栽下来。”
  宋竹戴了帷帽,一张脸只有眼睛露在外头,饶是如此,听得此言也是杀气腾腾地瞪了他一眼,气鼓鼓地道,“我好心给你解围,你还好意思说射箭的事……”
  萧禹得意地咧嘴一笑,见颜家车马走远了,这才压低嗓门,端正了态度交代道,“人嘛,狼心狗肺的多,有恩必报的少……你把颜娘子当朋友,只怕颜娘子却未必这般想,此去洛阳,你小心些。”
  出乎他意料,宋竹虽然惊奇地扫了他一眼,但却并不惊异,她仿佛早就知道了此事,些许惊奇,还是因为萧禹也看破了这点。
  萧禹心中一动,正欲说话,宋竹已是恍然道,“难怪你不肯接颜衙内的斗笠……晓得了,既然你都知道了,那快上车吧,我怕你同我多说几句,那边又要不好了。”
  她原来什么都懂……那为何要去洛阳?萧禹心下诧异,但也知道此时不是说话之所,听到宋竹对颜家人心胸评价这么低,不禁微然一笑,也不再多说下去,而是加快脚步,上了宋家的马车。
  走过了修路的那一段,大家的速度便加快了许多,不到午饭时分也就望见了洛阳城门。因为萧禹‘身体不适’,顺理成章地便和宋家马车一道,在城门和颜家人分手,让马车先绕到齐国公府上,将他放了下来。
  他不肯跟着颜家人一道上越国公府,是因为送客上门一般都要进去喝杯茶,萧禹当时打的其实是在宋家马车车辕上休息的主意,只没料到宋竹愿意和他换,效果更好,哪怕马车里其实也挺闷热,他都挺着不肯换回来,为的就是这一刻能力邀宋家两人进门歇脚喝茶——眼看到了饭点,正好就在齐国公府上吃便饭了。
  宋四叔虽有几分为难,但萧禹算准他是儒门弟子,最重礼数,只是再三相邀,宋四叔最终也是只能答应下来,至于齐国公府这边,早有人接到消息,热情地迎了出来。
  萧家曾出过宰相,自然是四处联姻,萧禹此来居住的齐国公府,便是曾和萧相公同朝为官的老宰相范氏府上。范相公和萧相公在朝时关系平淡,不料两家都退下来以后,倒是给孙儿孙女定了姻亲,范家冢妇便是萧家女,亦是皇后之妹,萧禹之姑。他这个做侄儿的到姑姑家来过端午,哪还有人敢给脸色看?一听说宋家也有人在门口,连姑丈都亲自迎了出来,大家好生见礼了一番,宋四叔终究未留下用饭,只喝了一碗茶,便带着宋竹告辞而去。
  范衙内这才带着萧禹到内室见了范萧氏,范萧氏也不要萧禹见礼,上来一把搂住,上下审视了许久,方才心疼地说道,“读书一个多月,瘦了!你若是就这样回去,我怎么和你娘交代?”
  说着,忙便打发人上菜,一副要在这几日内把他补胖回来的势头,萧禹被她闹得头疼,心知若是辩解,这话题简直就没完了,只好默不作声,由得范萧氏折腾,范萧氏又问了许多书院起居之事,萧禹虽然尽量简略,但她依然心疼得频频吸气,连说宜阳不好住,让萧禹回洛阳读书。
  范姑丈本来只是坐在一边吃茶,此时方笑道,“别听她的,宋先生收你,是你的福气。去年宜阳书院一科就中了三十多个进士,天下还有哪家书院有这个本领?”
  “小鱼儿又不考科举,无非也就是读书学个道理罢了,他哪怕考中三百个呢,和咱们小鱼儿又有什么关系?”范萧氏虽是这么说,却也不再纠缠此事了。
  正好饭也上来,众人吃过了,范姑丈又自去书房消闲,萧禹坐着陪范萧氏吃水果,见范萧氏大概唠叨也告一段落了,方才笑道,“说来,今日宋四叔还带了他们家三姐,刚才也进来见过您了吧?”
  范萧氏果然被他勾动谈兴,闻言便啧啧赞叹道,“真是璞玉一般的小姑娘,虽说打扮得太简朴,可那一双眼睛水灵灵的,漂亮得来——洛阳这一辈的小娘子,有一个算一个,我看都比不上她。”
  她也真不愧是萧禹的亲戚,脑筋一瞬间就转到了宫里,“可惜,宋家上几代门庭不显,她父亲又是大儒,否则,光冲这长相,都得送进宫里去。”
  所谓的门庭不显,说的是没出宰执将帅,国朝规矩,宫中后妃,都是从名门之后中采选的。
  萧禹虽然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此时却又不怎么看了,心想,“门庭不显是好事才对,太子身体不好,说句丧气话,谁知道能活几年……”
  他直接忽略了最后一句,夸张地惊讶道,“衣着太简朴?有多简朴啊?”
  凡女人,没有不喜欢说这个的,范萧氏撇了撇嘴,“一身青布衣裳,虽是细布,却也太普通了,说难听些,咱们家里的女使都穿得比她好——大抵便是名儒家风吧,唉,真是暴殄天物!如她是我们家的小娘子,早就打扮得锦镶玉绣了,只可惜你那两个姐姐,都像爹,生得太平常,穿起来也不好看。”
  萧禹劳累这么久,特地跑了三十多里,为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了,“这——可怎生是好?我听说三娘子此来,是要参与颜家娘子办的什么文会,您也知道,这文会上……”
  范萧氏呀了一声,也有些吃惊,“那这可不行,她要就穿着这样过去,不到几天,城里就得传开了。虽说你先生家是名儒,不讲究这个,但究竟也有些丢人。”
  萧禹也是算准了范萧氏心热,见一切顺遂,心中微微有些得意,面上却做出忧急状,口口声声,只是为宋先生的名气,和宋家的名声担忧。
  范萧氏不知底细,见此反而有些欣慰,道,“都说你孝顺,我原还不以为然,今日见你这般真心孝敬师长,倒是信了,怪不得这些孩子里,就数你最得宠。你且安心,此事也不是没有办法,那文会是哪天?”
  萧禹已知得计,忙道,“听说正赶上了颜娘子的生日,便安排在正日初三。”
  “这不是明儿还有一天么?”范萧氏便道,“刚才宋三娘她们落脚在她三姨家里,倒是没说这三姨又是哪家,你可知道?”
  萧禹却一直没找到机会问,范萧氏见他不知道,便转头吩咐使女,“你且出去问问官人,可知道他们在哪里落脚。再送张帖子过去,邀她明日过来我们家园子里玩玩。”
  那使女应了一声,转身出去,过了一会,回来道,“帖子已送去了——宋娘子住在提刑司副使刘官人家中。”
  提刑司并非什么红衙门,怎在范萧氏眼中?她听了也是微微一笑,“也罢,虽是名儒人家,但毕竟底蕴浅些,今番好在是有你这个孝顺弟子——看在小鱼儿你面上,我便为你操一回心吧。”
  第24章 欺凌
  宋竹倒不是一直住在宜阳,她是在开封出生的,说起来,还算是半个东京人,在开封住到五六岁,这才跟着父母一道回乡,当时经过洛阳,还在洛阳住了有一个多月,这几年来逢年过节,也偶尔会被带到洛阳去走亲戚,只是上女学读书以后才没得闲空,因此对洛阳也不算太陌生。
  宋家在洛阳亲戚不少,不过要说和小张氏关系最亲密的,那就是提刑司刘副使的夫人刘张氏了,小张氏是家中次女,刘张氏是她的嫡亲姐妹,论关系还要比大张氏这个从姐更近。若是小张氏带了女儿来洛阳,泰半时间都在刘家落脚,这回也不例外,宋四叔把宋竹送到刘家,便先告辞去了,宋竹一人留在刘家也不怕生,先和小兄弟们玩耍了一遭,又好生梳洗一番,把一路骑马的沙尘给洗去了,这才扑到上房。见刘张氏和乳娘闲话已毕,便笑眯眯地投入刘张氏的怀里,好生撒了一番娇,“三姨母,粤娘好想你呀。”
  刘张氏生的都是儿子,没个女儿,因此素来最疼爱宋竹,搂着她心肝儿肉儿地哄了半天,又取了好些点心来,“知道你们家规矩大,有好东西都藏着不给吃,今儿到了姨母这里,你想吃什么就尽管说。”
  宋竹笑道,“其实也没有,时常师兄们都送这送那的,也不知道谁传说出去,都知道了先生爱吃樱桃,这一整个樱桃季,就没断过往我们家送,我天天吃,吃得都不爱吃了。”
  刘张氏不以为然,“虽说如此,可你们家人多,你能分到多少?你爱吃樱桃也不早说,今年就多买些回来煎——”
  说着,便唤人道,“去把蜜煎樱桃取些来给她吃。”
  两人正说这些琐事时,忽然外头来人回报,说是范家送了帖子来,刘张氏打开看了,还有些奇怪,递给宋竹道,“你们家什么时候又和齐国公府有关了?”
  宋竹道,“哦,这是爹新收的一个学生,说是萧家的幼子——就是望海侯萧家。”
  她倒是不以萧家的《明学寄闻》为念,在她看来,这本书虽然重要,但刘张氏却未必还记得作者是谁,但皇后的娘家这对于一个官太太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忘记的。既然如此,突然抬出那本经典,感觉就挺造作。
  她解释了一番,刘张氏大概也明白了,“想来是你投了范大夫人的缘法,想接你去说说话。——只是听说你来,本来还想带你去几家亲戚那里坐坐——”
  说着,便看了乳娘一眼,和她交换几个眼色,不动声色又改了口风,“不过既然是人家特地下帖子来请,倒也不能太怠慢了,明日我便带你过去坐坐吧。”
  又道,“今日你就穿了刚才那身衣服进去见的范大夫人?”
  宋竹理直气壮,“出门行路,还要多讲究不成?您瞧这路上尘土多大,我骑了半日的马,土都溅到膝盖了,这要是绸子衣裳,多难洗呀?还是布衣更方便些。”
  刘张氏无奈地摇了摇头,“姐妹们都是一个脾性,我还记得大姐出嫁的时候,我送了一匣子首饰,大姐还说跟了她可惜了,平日里她竟是连一根荆钗都觉繁琐。”
  宋竹对此也是深以为然,她觉得头发盘双螺髻本来就挺沉的了,还要再坠首饰,拉扯头皮不说,并且还行动不便,连低头写字都觉得重心不稳。——刘张氏见她表情,免不得又是一番无奈,“去把你的包袱拿来,我给你把明日穿去齐国公府的衣服挑一挑。”
  宋竹也是好一阵无奈,但又不敢违逆长辈,只好配合刘张氏一道,挑三拣四地把衣服挑了一套,又去洒水熨好,挑在屏风上晾干了,第二日起来吃过早饭,方才回去由乳娘帮着穿好了衣服,又梳了双螺髻,乳娘还为她稍微把眉毛绷了一绷,杂毛修剪一番——虽然只插戴了朴素的米珠银簪,手上套了一对镯子,再戴了一个银璎珞,但这对宋竹来说,已算是十分繁琐难得的盛装了。
  刘张氏自己,打扮得倒是中规中矩的,和宋竹一样都穿了罗衣,又随身带了一个使女服侍,一行三人便往齐国公府过去,到了门□上帖子,自有人出来接待,那范大夫人却未亲自出迎。
  范家落脚洛阳已有五十多年,在洛阳一带家大业大,齐国公府自然是踵事增华富贵奢靡,宋竹从车马院下了车以后,一路往府里走,只觉园林美景令人目不暇接,虽然碍于仪态不好形于颜色,也在心中默默赞叹,直到堂前才忽然想起来:昨日她进来受大夫人的招待,大夫人没出迎也不奇怪,毕竟她是长辈。可今日按说姨母身份也不低,大夫人不说迎出中门,起码也该走到堂门前来接一下吧?毕竟,虽说齐国公是国公,但这种爵位又不能世系,只是封给宰执本人而已,大夫人的夫婿按官职似乎还没三姨父显赫,这么做,是不是有些不知礼数了?
  她本人倒还好,很少为这些事生气,却只怕三姨母觉得受辱,偏头看了几眼,见三姨母神色淡然,这才放下心来。好在进了内堂以后,大夫人也不大傲慢,主动起身问好,态度也颇为热情。
  双方寒暄了一阵,又叙了叙亲戚,还真叙出了几条联系,一个是刘姨夫是范家三衙内的同年,还有便是两家有共同的姻亲——大夫人的神色倒是越发亲近,反而三姨母一直也淡淡的,宋竹坐在一边颇觉无聊,也不知两人要说到何时。好在没过一会,大夫人便看了看她,笑道,“今日接你来,是昨日一见了三姐你,便觉得喜欢,只是昨日你赶着去你姨母家,也不能多留。今日有闲空,何如在我们家园子里玩玩?正好,族学这两日歇息,我们家大姐在家呢,她明日也去颜娘子家文会,你们今日认识了,明日倒可以结伴。”
  说着,便令人请了个十六七岁的小娘子出来,打扮得也是花团锦簇,不过宋竹对此毫无兴趣,自然也无审美眼光,只觉穿得的确好看,却又不知好看在哪,又奢华在哪里,再者范大姐生得比较寻常,穿得这么漂亮,倒显得被衣服压过了人去,面目倒都模糊了。
  她比范大姐小了几岁,宋竹嘴甜,见面就叫了姐姐,这范大姐虽然生得一般,但脾气倒好,见到宋竹,和许多来访的客人长辈一般,先夸了许多声漂亮,又牵着她的手,带她去逛园子,宋竹觉得她人挺和气,谈吐也不错,倒是颇为喜欢和她聊天,又暗自遗憾,她为何不去宜阳书院上学。
  两人手拉手逛了一圈园子,范大姐便把她带到自己闺房里,笑道,“我看你是越看越爱,好似看个‘摩合罗’似的,若你是个布娃娃倒好,我便把你拿到我身边来,天天打扮你玩。”
  说着,便把自己的妆奁打开,让宋竹自己挑,“你瞧着什么好,便戴上给我看看。我这些首饰,跟了我是明珠投暗,好歹也要上个美人儿的头,才不枉到这世上来走一遭。”
  宋竹对此实在毫无兴趣,闻言便坦然道,“我瞧着都好——这些东西挺沉的,我在家时,每天要走好久的路上学下学,又要写字又要磨墨,穿的都是青布衣裳,头上也不戴这些,就因为不方便。所以姐姐问我,我是瞧着都好,哪个更好看我也说不上来。”
  范大姐倒是听呆了,“要走好久的路?”
  宋竹稍微介绍了下自己的生活,“女学在山上,每天要走好一段台阶才能到山下坐车,晨起吃过饭去读书,回来给长辈问安过了,吃完晚饭回去做功课,如有闲空还要练习女红……”
  “你如今读到第几经了?”范大姐的兴趣立刻就发生转移,“听闻你们家大姐因文书极有盛名,还曾被召入宫中问对,得了太后、圣人的夸奖与赏赐,可有此事?”
  两人谈谈说说,倒是把这戴首饰的事抛诸脑后,范大姐听宋竹说了说两个姐姐的事,对女学也大起向往,颇为艳羡。“我这几年来忙着绣嫁妆,学也少上了,十三经里也就读通了前四经,如今亦是忘得七七八八,在文会上顶多做些歪诗献丑,若是能上书院里读两年书便好了,回来文会,定可连取魁首。”
  说着,又寻出一方好砚台来给宋竹看,“你瞧,我这半年都没怎么写字,砚台都要干裂了。”
  宋竹家传了一套文房四宝的保养法,看到好砚台被养枯了,很是心疼,忙又和范大姐说了一通养砚台的办法,说着也笑道,“这个不该和你说,该和你们家的使女说。”
  两人谈得投机,前头来人唤时,已和小姐妹一般亲热,手拉着手一道进了范大夫人屋里,大夫人见到宋竹,面上似有讶色闪过,又看了看女儿,方才露出笑脸来,对宋竹说道,“今日大姐待你和气不和气?”
  宋竹自也看出了她的惊异,只是思来想去也不知惊在何处,便老实回道,“极和气,可惜我不住在洛阳,不然,日后必定常寻大姐姐玩。”
  大夫人笑着拧了拧她的鼻尖,“你若在洛阳,我也天天接你来,这般的玉娃娃,接来就是看看也高兴。”
  她从腰上解了个玉佩下来,给宋竹挂了,“初次见面,不能没个表示,我心里实是极爱你,除了表礼以外,再给你个这个——你大姐姐也有一个,明日一道挂了去文会,两人姐妹一般,岂不是好?——就不要和我推辞了。”
  她都把话说完了,宋竹还能如何?见刘张氏微微点头,便笑道,“那谢过大夫人厚赐了。”
  刘张氏便起身道,“叨扰许久,也该告辞了。”
  之前她想必是已经和大夫人说了告辞的话,只是等着宋竹出来,因此亦无他语,宋竹又谢过大夫人赏赐,便告辞了出来。
  #
  一日无话,第二日一早,范家已来了人,要约着宋竹一道过颜家,宋竹本和范大姐投缘,此时自是欢喜。换上家里人早就给挑好的衣服,佩了玉佩,又穿戴些首饰,把头发梳了,也就无事可做,只等着范家人过来唤她。别说她不想打扮,就是她想,其实也只能打扮到这一步:像她们这样没出闺门的女孩儿,是绝不会描眉画眼的,就是日后出阁以后,也不可能浓妆艳抹——那是教坊中人的做派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