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PO文学>书库>游戏竞技>科研从博士生开始> 第332章 成果发布,物理竟然能难到这种程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2章 成果发布,物理竟然能难到这种程度

  第332章 成果发布,物理竟然能难到这种程度!我
  大型强子对撞机实验基地,新一轮强子对撞实验开始了。
  这是实验基地的第一次正式实验,前面已经进行过三次,但都是小规模的测试实验,实验强度相对比较低。
  现在则是大型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质子束会加速到极为接近光速的程度,瞬间几万次的粒子对流碰撞,会制造出超过500亿个超子并控制进入混乱力场实验设备。
  混乱力场实验,也是本次实验的核心分支。
  强子对撞实验有很多的研究项目,混乱力场实验是最重要的一个,强子对撞本身的对撞分析也很重要,新物理方向上,也关系到能量力场规范理论的扩展研究。
  实验正式开始后,强子对撞机启动进入到粒子加速的阶段,距离近一些就能听到嗡嗡的机器声。
  在粒子加速达到一定程度以后,碰撞的阶段时间并不长,从预计开始到全部结束,也只有半分钟不到,实际碰撞也只有一个瞬间。
  一个瞬间,大概是一秒钟左右,碰撞点附近能听到一声闷响,但实际上,碰撞已经发生了过万次,不是上万个粒子碰撞,而是两个反方向的质子束,在对撞位置点附近,发生了过万次的相遇。
  质子束的速度太快,能在一秒之内,在环形粒子加速通道转上过万圈。
  粒子对撞机周围,只知道一个梦想,然后就结束了。
  整个过程中,张硕一直都盯着混乱力场实验间的画面。
  在质子束对撞的过程中,超子就已经被控制,快速进入到混乱力场实验设备。
  混乱力场实验比粒子对撞进行的迟一些,但也迟不了多少,差不多只有一分钟左右。
  很多人都盯着混乱力场实验间。
  混乱力场实验是核心中的核心,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实验过程是有可能出现风险的。
  实验间的直接负责人是于飞,其他人中,有些是于飞团队原版人马,有些是后来加入的成员,还有一些是国际学者。
  包括穆罕穆德、乔-德尼尔,都是一线跟着实验的。
  实验快速结束,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好多人也长呼一口气,因为实验有着风险问题,每一次实验都会有些担心。
  现在实验结束,心理上也可以轻松一些,下一步就是各组实验的数据分析工作了。
  数据分析并不能第一时间出结果,基础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计划就需要是十天左右。
  在实验结束后,一大堆的数据已经传送过来,其中最被看重的还是混乱力场实验的数据,尤其是和‘混乱力场转强力的强度’有关的数据信息。
  本次实验采纳了张硕团队的参数调整方案。
  在实验会议上,张硕也说起过实验室对于理论的验证,他们所拿出的方案,能够弱化混乱力场到强力的转化。
  具体怎么样,还是要看分析结果。
  实际上,混乱力场到强力的转化,也能通过外层稀有气体发生抵抗反应的原子比率看出来。
  这是一项直接测定的数据,表现的非常直观,只不过相对没有那么精准。
  张硕没有直接参与到数据分析工作。
  他们过来是提供实验方案,后续就可以直接等结果了。
  刘明昆、郭华等人,倒是跟着一起工作,还加入了廖振宇的‘审核团队’,也算是一种工作历练了。
  当其他人正忙碌于数据工作时,张硕倒是变得很清闲,他有时间到处转一转,偶尔会待在商业区的咖啡馆里。
  还有其他清闲的人,比如,石秋玲。
  石秋玲是学术组负责人,只负责最后的审查工作,也还没有到忙碌的时候。
  他们就坐在一起,谈起了实验问题,主要还是方案设计的底层理论问题。
  石秋玲带着好奇说道,“张院士,你在会议上讲过量子纠缠扩大效应影响,但只讲了几句,如果实验符合预期,能说明什么?”
  张硕抿了口咖啡,解释道,“现在的实验来说,最重要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结果,一个是数据。”
  “我们肯定希望能得到符合预期的结果,而数据能帮助我们继续构建其基础理论。”
  “实验符合预期,就说明方案设计没有问题,而且底层的基础理论支持可能是正确的。”
  “想要完全确定下来,还需要更多的实验。”
  石秋玲思考着点了点头,“等进行了多次实验后,下一步要怎么样呢?”
  “对量子纠缠进行测定。”张硕非常果断的说道。
  “测定量子纠缠?是在实验过程中吗?”
  “对。”
  “这不容易吧?”
  张硕点头,“确实很不容易,我们需要一个非常专业的基础量子研究团队。”
  “在实验设计上,也需要费很多心思。”
  “不过一切都是值得的,都是实验符合预期,也就表示我们的底层理论是正确的,完成了量子纠缠的测定,会帮助我们了解一种新的物理规律。”
  “这种规律能把量子纠缠,混乱力场转化以及粒子物理联系在一起。”
  “想想……”
  石秀玲跟着思考着,猛然瞪大了眼睛,“把几种物理联系在一起,更进一步完成了物理的统一?”
  “可以这么理解。”
  张硕道,“在物理统一的方向上,实际上,我们已经走了很远了,基础力关系模型,就是四大力的统一。”
  “但实际上,物理统一也存在深度问题,比如,我们往往把量子物理和粒子物理区分开来,相互之间的关联并不多,尤其是科技转化上,量子物理被用于研究量子计算,又或者是暂时无法实现的通信,粒子物理则都是各种射线类的研究。
  “把量子物理、粒子物理以及混乱力场实验联系在一起,就可以用一套通用的标准,去对于物理学进行解析……”
  “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
  混乱力场到强力的转化相关数据是实验中最被重视的,引起了众多的关注,各项数据都是优先计算分析的。
  到第二天中午的时候,好多测算数据就已经出来了。
  在中心楼的大会议室里,廖振宇拿着资料做起了报告,“我们完成了所有相关数据总结归纳,确定最终转化强度,比过去历次实验的下限还要低。”
  “具体数值是……”
  “考虑到实验强度,我们进行了计算……”
  “这说明实验达到了方案预期,但到此并不能直接确定,还需要更多次的实验,来计算偏差浮动。”
  足够多的实验,提供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够去验证基础理论。
  虽然还需要很多次实验才能确定下来,但一次实验的成功,还是让人变得非常有信心,尤其实验方案还和张硕联系在一起,就让信心更足了。
  所有人都觉得没有问题。
  后续要做的只是多进行几次实验而已,下一步就是探究为什么会这样去设计,其基础理论支持究竟是什么。
  后续的一个星期时间里,好多人都来询问这个问题。
  张硕做了一些解释,也拿出了基础数学构架,但因为就只有构架,没有详细的数据,计算和分析上也很模糊。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数据才能完善理论。”
  “等理论完事以后一定会发布出来,就发布在《源点物理》上。”
  “研究还在继续,现在只是刚刚开始,唯一能确定的是,混乱力场到强力的转化一定有量子纠缠的参与。”
  “这种反应中,强力和弱力是共同作用的。”
  在解释基础理论以后,很多人只感觉非常的复杂,但也对于理论非常的期待,因为其中牵扯到很多的领域。
  粒子物理。
  量子物理。
  混乱力场到强力转化的基础力关系模型,也就是源点物理。
  三个人一放在一起,其理论基础一定是非常复杂的,有些内容也会非常新颖。
  量子纠缠影响的扩大效应,物理学中完全是一个新名词,其影响的是混乱力场转化。
  在实验前,都没有其他人能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这也给人带来更多的期待。
  ……
  一周后,数据工作全部完成。
  张硕带领团队返回了源点论研究中心,开始根据实验数据完善底层理论。
  这段时间收获很大,一方面验证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实验数据能帮助完善理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完善量子纠缠影响强力转化的部分。
  现阶段的实验数据还有不足,后续还要经过多次实验。
  理论的完善就要在这一阶段完成,中途还要着手下一步量子纠缠测定的实验设计工作。
  实验、理论的研究很枯燥,但理论办公室的人却乐在其中,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做一项科学界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追求物理学的统一。
  虽然才只是进行到第一步,也就是理论基础的构架工作,但他们相信未来物理学统一后,各个物理领域的基础、数学表达,都可能会用到现在的工作成果。
  这种枯燥的工作持续了近半年时间。
  中途强子对撞实验进行了四次,也带来了大量的基础数据,对于理论完善的帮助很大。
  半年后,新一期《源点物理》发布,第一篇占据了近半版面,标题是——
  《强力转化中量子纠缠影响的扩大效应》。
  好多物理领域的学者,看到标题都有点发懵,因为他们完全看不懂,不知道具体说的是什么。
  量子纠缠影响?
  扩大效应?
  强力转化怎么和量子纠缠联系在一起了?
  当真正看内容的时候,量子物理、粒子物理乃至于源点物理领域的学者都很头疼,只感觉里面的内容晦涩难懂,完全像是看天书一样。
  三种物理结合在一起,再加上新的数学构架、新的理论内容,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
  虽然论文中有一些注释内容,也有大体的介绍,知道具体表达的是什么,但还是太复杂了。
  不过国际物理界,尤其是顶尖的物理学家们,都知道论文内容非常重要,因为其中牵扯到了粒子物理、量子物理以及源点物理三大领域,把三者结合在一起的研究,绝对是相当惊人的。
  另外,研究还牵扯到一个人——张硕。
  张硕的理论是新一次源点科技革命的技术基础。
  若是连理论都弄不明白,还怎么站在物理前沿?
  还怎么进行科技研发?
  一时间顶尖物理学家们,都投入到对论文内容的理解中,让国际物理界都变得有些沉默。
  同时,也有顶尖物理学家站出来表达感慨,“张硕教授新发布的理论非常深奥。”
  “这种深奥程度……怎么形容呢?”
  “如果有人能弄懂全部内容,足以凭此到最顶尖的学府聘任终身教授,因为……”
  “哪怕是顶尖学府的终身教授,上几个月时间也不一定能全部看懂。”
  “这实在太深奥了!”
  “我还是第一次知道,物理能难到这种程度……”
  (本章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